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1章 解朕心憂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安貴太妃之意,先封竇賓為率善王。再命其兼領沒鹿回單於。
  “非劉不王。”馬貴太妃言道:“僥外蕃王可乎,然諸侯不可。”蕃屬雖可稱王,然多居於邊塞。諸侯王必出漢室。
  “貴太妃,所言是也。”皇上欣然言道。如後漢所封,率善王,歸義王等,皆為漢室藩屏,而得策封。若乞內附,或可稱單於,然不可尊諸王。
  “夫君既為東胡共主,號‘大單於’。何不將沒鹿回部,收歸治下。”士貴太妃又道。
  “不可。”皇上答曰:“沒鹿回,奉竇氏為主。不可輕動。”
  “夫君何不效高車十二侯,立‘使者校尉’領之。”馬貴太妃,另有良言:“名曰,‘使北鮮卑中郎將’。”
  皇上亦有此意。多年前,副伏羅氏歸義王,立王庭於白海之濱。後傳位長子。皇上立十二歸義侯國,並遣鮮於輔、鮮於銀,兄弟二人,領“使高車中郎將”。“使”、“護”,壹字之差。其意不盡相同。使,乃出使之意。如此,既可安沒鹿回各部之心,又可解竇統身後之患。
  “何人可領此雄職。”皇上又問。
  “護烏桓校尉牽招。”士貴太妃,柔然壹笑。
  “知朕者,愛妃也。”皇上亦笑。
  多年之後,再出“愛妃”昵稱。閣中諸妃,不禁莞爾。
  另設使北鮮卑中郎將,入沒鹿回部。以“牽招劉備”,盛名北地。稍後,竇統南歸,牽招亦可保北疆無事。
  少時好友,常有書信往來。今季漢三興,劉備尊太上皇帝。牽招為四友之壹,自當甘之如飴。校尉比二千石。中郎將,升秩壹等,為二千石。然比左右太宰,萬石君高俸。牽招差之遠矣。便是洗馬蘇雙,亦秩真二千石。誠如,諸葛丞相所言。二千石祿,足可存身矣。
  “累世二千石”者,可入名門之列。
  此亦是投石問路之計。胡人性黠。心意如何,三載可知。若果有落葉歸根,榮歸故裏之意。皇上自當存恤,並成人之美。然若別有所圖,以退為進。皇上自當,早起防備。
  壹言蔽之,有備無患。
  如皇上所慮。沒鹿回,遺種眾多,胡俗未除。北匈奴遠遁,多有別部,滯留漠北。鮮卑大單於兵敗身死,北逃枝屬,兼而有之。論與皇上恩怨,非壹朝壹夕。今日寄人籬下,故不敢輕反。若有壹日獨大。焉知不舉兵,以報前仇乎。
  遣牽招“出使”漠北,可解皇上心憂。
  稍後,又遷鮮於銀,繼為護烏桓校尉。
  甄都宮,承光殿。
  鎮西將軍,兼領益州牧劉焉上表。言及與鎮東將軍,兼領徐州牧呂布,結親。皇上九子,當今天子,遂專開朝議。
  前有,袁術、劉表,互為表裏。又聞,東西二鎮,守望腹背。群雄連橫之勢成矣。
  之所以,唯恐不及。只因,皇上君流在即。
  見群臣無言,董侯居高下問:“驃騎大將軍?”
  “臣在。”張濟聞聲應對。董侯入季漢家門,張濟亦是外戚無疑。
  “劉鎮西,意欲何為?”
  “臣,竊以為,乃求自保矣。”張濟持芴奏對。
  “劉鎮西,何所患?”董侯不解追問。
  張濟答曰:“所患,乃陛下蓄兵馬,以討不庭也。”
  “哦?”董侯略作思量,轉而又問:“曹司空。”
  “臣在。”曹孟德,早已準備。
  “劉鎮西,為不庭乎?”
  《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註曰:“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又註:“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宋公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義為不庭之國。”
  “臣,未可知也。”曹司空,謹慎作答。
  “劉鎮南,與袁公路,又當何為?”董侯再問。
  不等曹司空作答。車騎大將軍董重,持芴奏道:“稟陛下,皇上策合肥侯為王。袁術為合肥國吏。劉鎮南,親之無僭。”從季漢儀軌而言。劉表與袁術結親,亦無僭越。
  “大將軍,所言是也。”董侯輕輕頷首。假子亦是子。何況,合肥侯與董侯,壹母所生。互為兄弟。皇上此舉,亦為存續家門。
  “司空以為,當做何為?”
  “陛下毋慮。”曹司空早有定計:“九九重陽,陛下‘辭讓者三,然後即位’。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泰壹’,來年,元服立後,可詔四鎮諸侯來朝。當知何人不庭也。”
  董侯欣然言道:“司空,所言是也。”
  曹司空之意,登基、郊祭、元服,三大典禮。傳命四鎮諸侯,入京覲見,正當適宜。來與不來,可辨忠奸。
  試想,尋常之事,遣使道賀足矣。然登基、元服大典。焉能不至。何況,季漢開朝,焉能不恐後爭先。四鎮諸侯,輕身赴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矣。
  若天子三召不至。四鎮諸侯俱為反賊。天下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此計大妙。
  董侯心安罷朝。
  百官魚貫出殿。
  “孟德留步。”曹司空聞聲駐足,正是車騎大將軍董重。
  “大將軍,何事之有?”曹司空,和顏悅色。謂“此壹時,彼壹時也”。端午行刺,乃史夫人所謀。與董氏無幹。安集將軍董承,雖陰結誅曹同盟,終歸有名無實。今同殿為臣,共輔季漢新主。自當,盡釋前嫌,化幹戈為玉帛。
  “(董)太後擇小女為媵,不日北上。帝廷遣使,已入府中。欲請司空赴會。”
  “既是漢室之喜,某為人臣,豈可拒之。”曹司空,欣然赴會。
  車騎大將軍,喜不自禁。四目相對,壹笑泯恩仇矣。
  曹司空,先行出宮。車騎大將軍,又轉去後殿,告知天子。
  謂“將相和”。二董貴為外戚,卻險遭滅門之禍,今與曹司空,同殿為臣。且甄都朝野,俱出曹黨。自當“識時務者為俊傑”。何況,董氏外戚雖與董侯親近,然並無實權。遠不如,驃騎大將軍張濟,手握十萬重兵。為朝野所敬。
  亂世之中,兵馬稱雄。
  “何人當車!”不及出宮,便聽車前虎賁怒叱。
  “平氏君有請。”聞聲乃是宮中小黃門。
  “哦?”無怪曹司空遲疑。平氏君呂貴,乃天子食母。因養育之恩,受封平氏君。平日並無往來。今日何故相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