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7章 固辭不就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揣測聖意,大逆不道。
  然為薊國重臣,婁圭卻有些話,不吐不快:“我主年少而功高。陛下雖欲重用,卻慎而用之。用而戒之。此舉,與數年前‘配享太廟’如出壹轍。我主,或只有再三拒受,上表請罪,方可令陛下心安。”
  婁圭言畢,群臣紛紛點頭。
  越位極人臣,越需亦步亦趨,如履薄冰。
  功高震主,為歷代人臣之大忌。
  樓桑令樂隱,起身言道:“婁府君所言極是。我主不可不察。”
  “原來如此。”王妃這便醒悟:“王上,已被天下所忌憚了麽。”
  群臣俯首。又如何敢答此話。
  王妃恩怨分明,快人快語。卻也壹語中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亦是世間常理。
  王太妃言道:“薊國謀主多在身旁,薊王必有計較。”
  “那,增封三縣之事,又當如何?”右丞耿雍起身問道。
  “自當受領。”王妃答道。
  “依令行事。”王太妃亦道。
  “遵命。”群臣再拜。
  光和七年,春。
  大震關首,雲霞殿中。
  “右丞來書,言,陛下二賜詔書,已在路上。”幕府左丞荀攸言道:“主公當固辭不就。”
  劉備輕輕點頭:“所謂‘捧殺’者,莫過如此。陛下本就精於算計。先‘配享太廟’,今又‘加九錫’,接二連三,終不放心。”
  說完,劉備又叮囑道:“如何上表,當與文和,細細斟酌。”
  “喏。”荀攸這便領命。
  “主公。”殿門開啟,李儒在軒下除鞋解氅,整衣入殿。
  “西域聯軍已整裝畢,只等左丞返回,便可出發。”李儒與戲誌才,同屬西域都護府,省去姓名,日常互以官職相稱。正如幕府左丞荀攸,稱賈詡為右丞雷同。二人亦同屬壹府。若四人相稱,當帶姓氏。如,荀攸稱李儒為李丞,稱戲誌才為戲丞。反之亦然。
  “壹路辛苦。”示意女衛捧來坐席,李儒施禮就坐。
  “主公與女豪婚事,可乘機上表。”荀攸言道。
  “我亦有此意。”劉備笑道:“公達當與文和商議。”
  “喏。”
  李儒笑道:“陛下既開出‘九錫’高價,主公自當討價還價。此次為討賜婚,待陛下三賜,我主當可‘另尋他物’,討要之。”
  “另尋他物?”見幾大謀主相視而笑,莫逆於心。劉備這便醒悟:“原來如此。”
  詔至薊國。王太妃六百裏加急,送往大震關。劉備再“涕淚上表,固辭不就”。卻在字裏行間,夾帶私貨。請陛下再行賜婚,結好鐘存西羌。
  饒是見慣刀光劍影,笑看宦海沈浮。拜讀薊王上表,頻頻拭淚的尚書令曹節,看到此處,亦不由壹楞。細細品咂薊王私貨,不敢怠慢,急忙撇淚入宮,直奔西園。
  西邸,萬金堂。
  曹節五體投地。
  陛下遂親取薊王表書壹觀。字裏行間,起承轉合,娓娓道來,沁人心扉。看到動情處,亦不禁濕了眼眶。“薊王……”
  感慨將出,陛下亦是壹滯。
  “求賜婚鐘羌女豪,解漢羌百年積怨。”
  陛下不愧是皇商,電光石火,便已醒悟:“所以,薊王不受九錫,卻要賜婚?”
  “老奴……”曹節剛起了個頭,卻不知該如何接話。
  “鐘存羌,尚書令可有印象。”
  “乃諸羌蠻夷。逐草而居,占西傾山,霸賜支河曲與洮水谷地。今漢初,常作‘馬革船’渡大河,侵略邊郡。種出西羌。”
  “原是西羌。”陛下這便醒悟:“年前薊王平定的可是東羌。”
  “正是。”曹節早有準備:“有漢人六賊,裹挾先零別種三十六部,舉兵而反。六賊已去其四,韓遂降漢,宋建外逃。又裹挾邊郡東西雜羌,合兵十萬再反。其中不乏燒當、參狼、白馬等西羌種。”
  陛下又問:“鐘存有何不同?”
  “鐘存自陛下親政以來,與大漢秋毫無犯。且伏於諸羌之背……”
  “前後夾攻。”陛下這便醒悟:“薊王好計策。”
  “陛下聖明。”曹節暗喜。右丞所請,成矣。
  “即是國事,自當應允。何須薊王夾抄。老大人代朕擬詔賜婚便是。品秩當與西域五十五國公主等同。”
  “老奴,遵旨。”正欲起身,又想起壹事:“敢問陛下。‘三加九錫’,還詔否?”
  “與賜婚詔,同發。”陛下忽笑:“朕也學薊王,裹挾夾抄。”
  “嘿嘿……”曹節媚聲陪笑。
  南宮,雲臺。
  “此乃陛下之計也。”竇太後壹語中的:“薊王必固辭不就。今若不受九錫,明又豈能登臨大寶?陛下拋磚引玉,以堵悠悠眾口。”
  “太後所言極是。”程夫人點頭道:“與先前封王爵時,薊王舍‘配享太廟’,如出壹轍。”
  “陛下此舉,壹石數鳥。”竇太後真知灼見:“我朝有功必賞,尤重軍功。薊王先助平冀州黃巾,又定隴右羌亂。增封三縣,如何能夠。故而再加九錫。如此位極人臣,天下自當贊陛下之明。然,薊王固辭不就,雖留美名。卻也終未能得享,應得之重賞。”
  “原來如此……”程夫人這才醒悟。
  陛下長袖善舞,深諳商賈之術。今日之見,果非同凡響。
  “若薊王泰然受之,又當如何?”
  “陛下必然忌憚。日後尋機削縣除國。身死國滅。”竇太後微微蹙眉:“想來,薊王當不會如此行事。”
  悄悄擡眼窺視,程夫人這便言道:“太後切莫憂擾,奴婢不過是壹時多嘴。”
  “無妨。”竇太後言道:“時候不早了,且退下吧。”
  “喏。”程夫人告退。
  隴右大震關城。
  雪後初晴,便有工匠沿山忙碌。劉備領百官,前往東阪山腰處的“升平裏”。查看幕府屬吏官邸,修造事宜。
  升平裏,取“四海升平”之意。說是裏弄,卻重樓高宇,街道甚寬。足可六車並行。居中設“四海館”,乃往來官吏,使節,或接待名流高士之所。居高遠眺,俯瞰隴阪。山川美景,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比起拎包入住的民居,館舍自當雕楹畫棟,精益求精。否則又如何能稱之為“精舍”。
  升平裏,繞山而建。如玉帶環腰。地勢、風水,俱佳。為防火、防盜、防蟲、防蛀。薊國工匠,不惜工本。香樟鹽漬,排瓦如鱗。外包搪瓷甲片,內塗白堊灰漿。水暖、水洗,水淋,設施齊備。便是支撐“懸臂梁”的木柱,亦用礦粉筒磚嵌套。堅如磐石。
  薊王如此大力營造大震關城,便有常駐隴右之意。
  流徙三百裏,完城旦舂。雖只為四年刑期,然待刑期將滿,薊王當另有計較。
  牢營羌人,每每論及此事,皆眺望隴山,指大震關方向言道:若只為監視我等,又何需勞師動眾,營造懸樓列肆。
  薊王,必不會舍我等而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