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2章 春晝初長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薊國,臨鄉城。
  仲春二月,春晝初長。楊柳拂堤,鶯飛草長。
  閑了整個冬季的農田,碧水潺潺,禾鯉吐蕊(水花)。冬季堅冰不覺已融化。都水署吏正忙著開閘通渠,將溝渠肥水,註入田中。與漚制了壹個冬季的草塘泥肥混合,助農人備耕新壹季的稻作。
  白波,黑山二賊覆滅。河北再無巨賊盤踞。冀州大地,民生向好。然天下仍舊缺糧。四海糧商,自河海解凍,便紛至沓來,經薊國水道,就近泊入各城港,津渡。販賣“督亢粳米”、“掘鯉澱米”、“雍奴藪米”。港口裝船屬吏笑言,待明年再來,當可販得新季“文安澤米”。四大澤藪,乃薊國粳米主產區。大量官田,亦辟於澤中沃土。
  人進水退,滄海桑田。正是人力使然。
  時至今日,薊王終能稍松壹口氣。古往今來,耕三余壹。薊國農人卻可“耕壹余三”。比數字顛倒更直觀的是,薊國以壹己之力,廣濟天下百姓。不僅是口糧,鹽鐵、飼料、六畜、機關器,應有盡有,不壹而足,著實太強悍。
  洛陽朝堂,唯壹期盼。便是薊王薨後,薊國千裏國土,三百余城,驟然分崩,不復先前之勢。
  如若不然。面對有禮有節,功成名就之薊王,洛陽實在是無處下手。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新帝捫心自問,薊王會甘心領死否。
  鎮國重器,切勿輕動。
  今日無朝春睡足。
  竇妃常與何妃。壹來二回,芥蒂全消。二人先後為薊王誕下子嗣。初為人母,姿容甚盛。昨晚餵足幼子,方入帳侍夫。
  “夫君?”聞薊王呼吸轉輕,竇妃知其已醒。
  “愛妃何事。”劉備輕聲答曰。
  “夫君可知‘群仙祈福大會’。”竇妃問道。
  “未知也。”劉備向來對方術,好感寥寥。如果說,墨家機關術偏物理,四方術士則偏化學。二門皆有大神通。尤其在時下,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兩門若能合而為壹,善莫大焉。只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方術士養氣煉丹,追求長生不老,羽化登仙。漸漸背離了“科學”的初衷。甚至可以說,方術士從未想過,將本門絕學,與玄而又玄,裝神弄鬼相剝離。
  科技與魔術,壹線之隔。
  正如劉備少年時,村遇太平道神棍。所倚仗,便是石綿與強酸,二物有悖常識之特殊屬性。鉆了時人“知障”的空子。用後世的話說,便是“認知黑洞”。
  “群仙大會,半甲子(三十年)壹屆。上次大會,還需追溯到桓帝年間。傳聞與會者,皆是各方高士。安息國大師安清,便曾與會。與桓帝坐而論道,引為知己至交。”
  “可是安世高?”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正是安世高。”竇妃柔聲答道。
  馬市胡姬酒肆酒家安氏,與令兄安世高之事,劉備曾親身參與。然時過境遷,心中壹直存疑。奈何二人壹前壹後,接連故去。安世高火化後,佛骨舍利便壹直存於劉備身邊。既然世俗再無瓜葛。卻不知,能否從同道之人口中,悉知壹鱗片爪。
  心念至此,劉備遂問道:“如愛妃所言,群仙祈福,三十載壹會。大會之期,是否便在今年。”
  “正是。”竇妃又道:“夫君知妾,先前亦是出家修行之人。今雖嫁夫生子,然與舊友,仍時有書信往來。故知曉此事。”
  劉備心領神會:“可是舊時道友來函相問,欲在薊國辦此盛會。”
  “夫君明見。”竇妃遂將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話說。大漢威震四海,神都繁華鼎盛,絲路流金。異域藩商、藩僧、藩人、藩物,紛至沓來。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息國太子安清,字世高,入中土傳教,先寄身洛陽白馬寺。後到荊州、丹陽、會稽等地廣為傳教。其翻譯佛經壹百七十六部,據《高僧傳》稱:“前後傳譯,多致謬濫,唯高所出,為群譯之首。”
  繼安世高後,又有支婁迦讖(亦作支讖),大月氏人,於桓帝末,經長安入洛陽。月氏僧人還有支耀、支亮等,靈帝時,亦沿絲路上洛。支亮師從支婁迦讖,習佛學。譯佛經二十三部六十七卷,亦為佛經翻譯大師。
  正因入漢藩人,趨之若鶩。日常往來,與漢人頻繁接觸。自身逐漸漢化的同時,胡風異俗亦影響京都漢人。乃至“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箜)、胡侯(篌)、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竟為之”。
  各色人等,除去經商求學。傳播宗教,亦是目的之壹。與本地宗教,坐而論道。取長補短,各有精進。善莫大焉。
  換言之。依劉備理解,所謂“群仙祈福大會”,便是“中外論道大會”。四海宇內,各派高士齊聚,除去取長補短,爭論第壹亦是重中之重。
  此會經久不衰。自唐時,亦如期舉行。太宗亦親臨,足見盛大。
  “與會人等,可有安世高,舊友故交?”劉備又問。
  “或許有。”竇妃不疑有他。
  “如此,愛妃且回復舊友,薊國當盛情款待。”劉備言道。
  “謹遵夫君之命。”竇妃媚眼如絲。
  忽覺芙蓉帳暖,被翻紅浪。
  壹覺醒來,神清氣爽。
  洗漱更衣,入餐廳早膳。
  “拜見夫君。”華廳內,妃嬪、美人已恭候多時。
  “諸妃免禮。”薊王與王妃相互見禮,對面而坐。
  日漸顯懷的安氏四姐妹並綰妃等七位小姐姐,為劉備取來餐盤、打上菜品,又捧上壹碗白粥。這才耳鬢廝磨,歸位就坐。從此君王不早朝,只因羈絆有太多。
  無怪後人言:溫柔鄉是英雄冢。
  若無足夠英雄誌,如何能舍,偎紅倚翠,美人如玉。
  “小弟可安好?”長姐笑問。
  “長姐無恙否。”劉備笑答。
  夫妻二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香爐暖風,白粥素手。吐氣如蘭,送之入口。果然秀色可餐。想著明日便可與長姐同床共枕,劉備亦不由喜上眉梢。
  “小弟何故發笑?”
  “無它,念及長姐,喜由心生,溢於言表。”劉備笑著眨了眨眼。
  公孫長姐壹時嬌羞無限。
  洋洋得意間,劉備隨口壹問:“姐姐可曾聽聞‘群仙大會’?”
  “咦?”公孫長姐不由壹楞:“自然知曉。卻不知小弟因何得知。”
  將竇妃所言,娓娓道來。劉備轉而問道:“姐姐又是如何得知?”
  “授業恩師,便位列其中。”公孫長姐答曰:“妾又豈能不知。”
  “原來如此!”劉備幡然醒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