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1章 另立門戶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見曹操等人無語。
  袁紹寬慰道:“此乃權宜之計。為我等安身立命耳。”
  話說,在衣帶盟眾看來。薊王身中奇術,長睡不醒。乃重大挫折。先前函園陳兵數萬,幕府雄踞京畿,無可匹敵。時奉《衣帶詔》,除何董二戚,助薊王執掌朝政,為不二之選。
  豈料壹日上巳,局勢突變。往來黨魁精舍,聯絡眾人之守丞劉平,車毀人亡。水上船宮三足烏,竟遭太平(青領)道余孽攻陷。累及薊王身中奇術,長睡不醒。
  幕府雄兵,壹夜退散。二戚忽變勢強。《衣帶詔》憑失倚仗,入盟眾人,岌岌可危。二戚不計前嫌,爭相拉攏,不過是權宜之計。待分出勝負,必新仇舊恨,壹次清算。身死族滅,乃至延禍三族。當可預見。
  然二戚把持朝政,手握皇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只需壹道詔書檄文,便可行生殺予奪。所謂“君要臣死”。衣帶盟眾,若抗旨不遵,便是大逆不道。與反賊無異。
  為求自保,故需另立門戶,再立新帝。
  參考卑不謀尊的政治對等原則。唯有皇帝對皇帝,方能抵消何、董二戚,挾天子之威。此,亦是史上,關東群雄為何欲立劉虞為帝之原因所在。
  明知南陽登基,多行草創。
  曹操等人,亦不可奈何。終歸性命要緊。
  見眾人別無異議。袁紹、袁術,四目相對,皆有喜色。
  如此急迫,只因袁氏兄弟,暗藏私心。只需裹挾眾人,立合肥侯為帝。袁氏便為外戚。合肥侯百裏之地,孤弱無援。唯有倚仗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如此壹來,門生故吏,便可充斥朝野。久而久之,關東大地,遂成袁氏壹言堂。
  然,此皆是後話。今時今日,袁氏壹門,亦無絕對實力,能與何董二戚,並洛陽朝堂相抗。唯有裹挾衣帶盟眾,方可如願。
  唯壹忌憚。便是薊王隨時會醒。只需薊王復蘇,衣帶盟眾,並何董二戚黨羽,便會如鳥獸散。重投薊王門庭。
  故宜當速決,謹防夜長夢多。
  於是草草訂下五月之期。
  廢帝再立,兩漢四百年,前所未有。登基儀軌,無從參考。袁紹又力排眾議,行以“受禪之禮”。換言之,權作洛陽少帝禪位於叔父,合肥侯。
  為“仿效上古先賢”,“行堯舜故事”。禪讓需行“三推讓之禮”。俗稱“三推三讓”。不難理解。
  在此之前,還需朝中重臣,行“勸進”。聯名上“勸進表”。
  王朝更易、神器換主,如何勸進,亦是壹門大學問。
  自漢末魏初,曹丕篡漢。至魏晉六朝時,篡位之君,每每假“受禪”之名,奪取皇位。凡當‘讓國詔書’頒下,皆故作遜讓,使群臣再三上表,勸其登基。連續三次皆上書“讓禪”,以示無不臣之心。待第四次時,才勉強繼位。
  此表,多諛頌功德而歸之“天命”。如曹丕代漢時,侍中劉廙等即率群臣奉表勸進。亦有外族入侵、皇統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登基以承皇統。如晉湣帝為劉曜所殺,劉琨等即聯名上表瑯邪王司馬睿勸進。凡此勸登帝位的章表,通稱“勸進表”。
  先前,洛陽已有黨魁張儉,上疏求少帝禪位。
  袁紹等人,只需聯名三上勸進表。合肥侯三次讓禪。
  待四次上表,合肥侯便可登基稱帝。
  壹來二往,再三再四。皆需時日。
  事不宜遲。
  上表勸進,誰人居首,亦是關鍵。黨魁乃不二之選。奈何身居洛陽,若署名勸進,恐為二戚所害。袁紹父袁逢,曹操父曹嵩,今皆為三公。如何肯裹挾其中。
  不得已,唯有請陳王劉寵出面。徐豫七國,並衣帶盟眾,聯名上表,勸進合肥侯。
  此表壹出,天下嘩然。
  洛陽朝廷,更是壹片討伐之聲。
  便在壹片口誅筆伐之中,合肥侯上書“壹讓禪”。
  關東形勢,十萬火急。
  少帝專開朝會,商討對策。
  待二戚黨羽,唇槍舌劍,將關東群雄,批成體無完膚。少帝環視群臣,眼中難掩悲意:“徐豫七王,聯名勸進。不乏州牧、太守,參與其中。關東半壁江山,恐易主矣。”
  聞此言,殿內已有老臣,慟哭拭淚。
  見百官唉聲嘆氣,無壹人應聲。少帝遂看向董重:“董驃騎可有對策。”
  “回陛下。徐豫七國,皆大漢宗室。禍起蕭墻之內,臣,痛心疾首。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之奈何!”董驃騎垂淚奏對。言下之意,老劉家的鍋,恕臣不背。
  少帝無言以對。又看向何苗:“何車騎,可有良策?”
  “回陛下。先前有仙人於吉,解‘代漢者,當塗高’之讖,為‘宗王’。正應關東時局。合肥侯僭越,乃出宗王之亂。誠如董驃騎所言,此乃宗室之禍。臣壹介外臣,有心無力。”
  少帝壹聲長嘆:“薊王若在,何至於此!”
  “啟奏陛下,薊太妃並幽冀六國主上表,忠於漢室。臣竊以為,大河以北,司隸、關西,乃至巴蜀,皆未有失。”盧司空起身奏報。
  此語令少帝稍得心安:“薊王太妃,心昭日月,忠心可鑒。朕所深倚,誠宜表彰。”
  “陛下聖明。”盧司空壹語,亦令群臣心安。最不濟,還有半壁江山。
  “關東之事,該當如何。”少帝問計盧植。
  “合肥侯所倚仗,乃徐豫七國。”盧植對曰:“關東為黃巾禍亂之地。群盜蜂起,萬民饑流,赤地千裏。天災人禍,吏治無存。豪強私募部曲,不尊號令。積怨已久,方有今日之亂。徐州刺史陶謙,稱能臣。另有荊州牧劉表,揚州刺史劉繇,青州刺史劉岱等,皆為宗室。陛下宜當遣使撫之,切莫令合肥侯有機可乘。”
  “詔太傅楊彪、太仆王允,杖節鎮撫關東。”少帝依計行事。
  “臣等,遵命。”楊彪、王允,起身領命。
  盧植又道:“洛陽貴胄,封君列候,亦需撫慰。”封邑多在富庶關東,焉能不慌。
  少帝心領神會:“請宗正代勞。”
  “臣,遵命。”宗正劉虞,起身領命。
  盧植再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陛下合舉國之力,與關東相持。數載之內,勝負自分。”
  言下之意,速戰不能速決,需打持久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