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42章 懸而未決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壹言蔽之,泄氣。
  壹次擊發。蒸汽外泄。再次擊發,需儲存足夠蒸汽。故無從達成,薊王所言,“聯袂而動,順次而發”。
  解決方法,亦不復雜。
  其壹,多管,類竽。
  《小雅·鹿鳴》:“鼓瑟吹笙”。註曰:“竽,笙之大者。”
  《說文解字》:“笙,十三簧,象鳳之身”。又載竽,為三十六簧。後世,(長沙馬王堆壹號漢墓)出土漢竽,為二十六管,並設有折疊管,用於產生低音,簧乃用銅片制成。
  笙最初與排簫相似。既無簧片,亦無笙鬥,乃用繩子或木框,把發音不同之竹管,編組成器,後漸增竹質簧片,並匏質(葫蘆)笙鬥。唐代改為木制,世代流傳,銅鬥又代木鬥。最終定型。
  仿照竽,並置二十五管袖箭。各自充氣,順次擊發。然過於笨重,且弩機眾多,不便操作。此方案遂被馬鈞舍棄。
  其二,多矢,類箭匣。
  此乃機關連弩之必備。由箭匣填裝二十余支箭。行順次擊發。
  問題隨之而來。壹次擊發,蒸汽外泄。效仿醫用長流銀匜,所造(火)蒸(而)發銅匜。擊發後,內部氣壓下降,乃至後繼乏力。亦無從連發連射。
  馬鈞並諸葛亮,鉆研多日,仍舊無果。
  諸葛亮故有此嘆:“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
  就單發氣動袖箭而言,已堪稱實用。呈報薊王之設計圖卷,已與後世單發步槍,頗多神似。亦更像機關連弩並袖箭,二合為壹。取消連弩之弓臂,及弓弦。於弩臂之上,加裝箭筒。箭筒構造,如醫用針筒。內藏活塞及連桿。並以赤金管與蒸發銅匜,及酒精噴燈相連。銅匜內裝清水,蒸發水汽。扣動弩機,弩矢射出。蒸汽隨之外泄。需繼續加熱,方能二次激發。兩次擊發間隔,遠大於,連弩“絞(盤上)弦機”。換言之,功效遠不如機關連弩。
  薊王細看圖卷。這便心知肚明。馬鈞,諸葛孔明,需解決蒸汽回路,止回閥門,兩大難題。甚至,作為高壓蒸汽鍋爐之蒸發銅匜,需特別加固,如何補水,亦需深思熟慮。另外,諸如琉璃酒精噴燈,不可暴露在外。被敵壹箭射爆,遂成火人。更有甚者,赤金連接管,過於冗長,乃至氣動袖箭沈重。且如何減少熱損,亦亟待解決。林林總總,不壹而足。皆是懸而未決。
  終歸,窺破門徑。比起少年時,手繪神鬼圖板。此時此刻,薊王無意,置身其中。只因,薊王於公於私,於人於己。不欲介入,歷史進程。薊王亦欲知,無外力介入,最終成型之蒸發袖箭,與史上氣動步槍,有何異同。
  故,薊王回書,多勉勵之詞。卻對如何改進,只字未提。
  馬鈞、諸葛亮,於是發奮。定要造出,蒸發袖箭。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時下,二人尚處於,原理驗證階段。造出可供操作之實物,言之尚早。
  屢敗屢戰,百折不撓,便是少年。
  稍作討論,二人又覓得新法。這便如法炮制,再接再厲。
  終歸,事在人為。
  條支國,甘英港。國王長堤,金烏船宮。
  兩歧商會執事茱莉婭·瑪依莎,不負眾望。與敘利亞行省,簽訂互市約書。自條支國,輸往敘利亞行省東西珍貨,皆免重稅。只取羅馬行省賦稅。然諸如絲綢、珍珠等,奢侈品除外。此,亦是羅馬稅法。行省無權減免。即便如此,亦是極大利好。敘利亞,千萬規模之大市場。即便加增重稅,奢靡之風不減。更何況,還有神廟私販。
  待諸事皆了。
  秦後,遂引貞女團,與茱莉婭·瑪依莎相見。
  稍後,船宮返航。神廟車隊,可自行與兩歧商會,交割薊錦。十又壹輛,由船宮車駕,改造而成之神廟馬車,亦交由希俄斯商會,化整為零,先行運送至羅馬。
  五位貞女,各負二十匹薊錦,擇日出發。出七城之地,溯河而上。經由皮裏亞之塞琉西亞,返回羅馬。可想而知,百匹薊錦,必成連環轟動。
  之所以將十壹輛神廟車駕,先行送回。只因需先,自證來路。所謂白手起家,積財而富。百匹薊錦高價販出。修繕貞女宮。招募扈從:女學者、女詩人、女工匠、女醫者,諸如此類。然後,打造神廟馬車,不斷擴大私販規模。此舉,方是情理之中。
  不知不覺,壹張攪動時局之私販網絡。由護火貞女團、希俄斯姐妹、兩歧執事茱莉婭·瑪依莎,壹眾女傑。聯手構建。
  十日後,羅馬大祭司團。
  百匹薊錦,被朱庇特祭司、馬爾斯祭司、奎裏努斯祭司等人,壹掃而光。售價與羅馬皇帝康茂德,相同。計,十萬金幣。
  於維斯塔神廟而言,不啻壹筆巨資。此亦足見,羅馬上層之巨富。然卻對捐資助神,興趣寥寥。神明焉能不怒。
  屢次三番。足不出戶之維斯塔貞女。竟得百余匹,上等絲綢。絕非偶然,亦非慷慨捐贈。換言之。神廟必有壹條,串聯地中海內外,遠至賽裏斯人國度,隱秘商道。
  果不其然。便在維斯塔神廟,大肆購入石材,招募工匠、畫師、雕刻師。又廣施信眾,花錢如流水時。十壹輛神廟馬車,列隊駛出貞女宮門。
  馬車之華美,西陸難得壹見。堅木包鐵,鑲金琉璃。與傳聞中,賽裏斯人,炎船之主,王駕頗多神似。然,前後四根,科林斯式立柱支撐。精雕細琢,車廂宛如微縮方堂(Maison Carrée)神廟。又是妥妥羅馬風情。
  透過琉璃車窗。可見護火貞女,身穿鑲紫聖袍,正襟危坐。不多不少,正好十壹人。乃是上代,並當代貞女。
  護火貞女,路權神聖,不可冒犯。
  無人阻攔。目送神廟馬車,呼嘯而去。直奔帝國門戶,波圖斯港。
  若整車販來,恐不下千匹。
  壹次往返,便是百萬金幣。
  誠然,售價必然略低。可想而知,充斥圖拉真市場,被安息商人,二次拼接,並二次染色之下等絲綢。再無銷路可言。
  壹場絲綢貿易大戰。正被神廟貞女,推波助瀾。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