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4章 百工居肆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諸如樓桑寢肆這樣,雇傭大量人手的狀況,其實在當下很普遍。
  雇工普遍存在於大中型私坊主開設的商肆作坊之中。他們屬於有技藝的工匠,與雇主之間沒有任何的人身依附關系,以技藝來獲取報酬,且在社會中有壹定的地位,非私屬徒、奴婢所能比擬。
  小作坊主,使用的勞動者多是家庭成員,或雇傭壹二名工匠進行生產。出於保密的考慮,技藝往往是父子相傳,禁忌外人染指。
  盡管工匠的身份是編戶齊民,但必須接受‘市籍’的管理。向朝廷交納重稅。
  樓桑邑的商肆作坊,多是劉備家所有。
  比如耕種溪谷良田的宗人,便是雇傭的‘佃客’。家中專職績、織、染等的女工,稱為‘女紅’。還有專管釀造和飲食品的‘典饋’。專管養蠶的‘蠶妾’。專管縫拆漿洗的‘縫人’。為家中樓閣上色的‘漆工’。酒壚中招呼酒客的‘酒家保’等等。
  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各有人手。
  所謂‘民工於市’,就是指但凡需要某個方面的工匠,便可到市場去雇傭。受雇之人稱:客庸。
  客庸壹月千錢。壹般雇工的報酬,壹月當在千錢左右。但此為雜工的報酬。若是良匠,報酬更高。受雇於官府的工匠,由於其技術高超,故報酬當會高於‘卒踐更’(壹種徭役。輪到的人可以出錢雇人代替。受錢代人服役叫:踐更。壹月二千錢。)的工錢。
  換句話說,不想被抽去徭役,可以出兩千錢,雇人代替。
  而官府良匠的庸錢,要超過兩千。
  寢肆雇工的平均收入,已經超越了‘卒踐更’。許多熟練工的報酬,甚至超過了官府良匠。被稱為:侯府良工。
  且與壹般的市籍庸工不同,樓桑雇工都有田產。
  市樓建成後,市長耿雍的官舍便從貲庫搬到了樓內三層。壹層乃市中屬吏公舍。二層為刺奸、賊捕。四層藏文書紀要。頂層閣中,置有鐘鼓。開市鳴鐘,閉市敲鼓。所以市樓又被稱為鐘鼓樓。
  市樓門側置壹布告欄。欄內張貼有各家各戶的雇傭告示。受雇者只需到樓內簽訂劵書,便可受雇。
  十分方便。
  布告欄是劉備的發明。類似‘扁書’。
  所謂‘扁書’,就是將政令、法律,書寫在木板之上,懸於高處的壹種詔令、律法的公布形式。此或是匾額的正經起源。
  原先,最基層的官吏,要把朝廷詔書,壹字不錯的抄寫在鄉亭的墻壁上,告知世人。後來改為書寫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書’懸掛在市裏鄉亭。劉備不過是將這塊用於書寫詔令的木板,做成布告欄,固定在市樓前罷了。
  之所以稱‘布告’,是因各種告示,皆寫在壹塊三指見方的布條上。所以稱為‘布告’。
  少君侯自是壹等壹的用工大戶。雖多是壹月壹簽。幹好卻可續簽。續滿壹年,便可再續壹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續約。
  除了朝廷規定的賦稅,少君侯不會另加盤剝。樓桑民眾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艷羨。
  事實上,只三十稅壹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每年壹百二十錢的算賦,未成人(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每戶每年二百錢的戶賦。
  此四項相加,少君侯壹年約有:四千石的田租,壹百四十四萬錢的算賦,十萬錢的口賦,四十萬錢的戶賦。
  谷壹石兩百二十錢。換算之後,少君侯年入兩百八十二萬錢。
  除去向朝廷繳納‘獻費’等開支,劉備仍能盈余壹百五十六萬錢。
  所謂‘獻費’,是指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賦和口賦由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壹部分給皇帝專享。稱為:獻費。‘人歲六十三錢’。
  原本獻費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劉備卻選擇代付。
  實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稅了……
  正如前面所說,這個時代田租雖輕,賦稅卻重。以劉備家的租稅收入來看,田租不過是總收入的三分之壹。
  此是對編戶齊民。市中商戶,賦稅非但數倍於齊民,還需另繳:市租。市租,乃是商業稅。
  林林種種加起來,不算自家百畝良田、寢肆、酒壚、湯池、客舍的收益,只稅賦劉備便年入兩百萬錢。
  他還只是壹個亭侯。
  當然,以樓桑邑兩千余戶的規模來說,他的收入已堪比鄉候。
  然,有遼東豪商田韶,為其幼子入學樓桑,壹擲五百萬錢!乃是劉備兩年半的封邑收入。
  這個時代,真心別比富。
  收入頗豐,支出也大。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都是劉備先行墊付。獲利齊民逐歲返還,分期付款。總體來說,入能敷出,賬面持平。
  兩萬余口的聚落,人手也漸不夠用。劉備這便書信縣中,從涿縣各地廣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種前未能完成。本季依舊種麥。按照進度,來年必不會誤了農時。
  耿雍忙於市中,置舍(驛站)中的置長(驛長)壹職,便交由崔鈞兼顧。雖說都是鬥食(月谷十壹斛)小吏,卻可除壹切徭役!切莫小看了樓桑郵驛。因掛著少君侯的名義,百姓的書信包裹往來,皆可使用郵傳。不要太方便!當然,書信包裹都要經過郵書史、郵書令史、郵佐的層層勘驗,才能寄出。規矩都懂。萬壹混入奸佞細作,用書信誣陷少君侯,豈非萬死莫辭。
  自崔鈞壹下,還有置丞、置掾、置尉、置嗇夫、置佐,廄嗇夫、廄佐、主辦,廚嗇夫、廚材、傳舍嗇夫、傳舍佐,郵書史、郵書令史、郵佐,驛佐、驛令史,問通官(處理戍邊書信往來)、外郵掾(處理涉外郡國書信往來)……
  加上郵卒、馬夫、庖廚、仆從,崔鈞竟管理百人!
  鬥食是朝廷的俸祿,劉備還有壹份封賞。十分優厚。
  置舍建在樓桑正南。樓高五層,入雙闕後可見。乃是壹棟橫跨官道的門樓狀建築。傳舍郵驛,分列左右。後院還建有馬廄,車房。十分雄壯。前漢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纂權,諸侯並起。傳舍郵亭多遭焚毀,十不存壹。劉備主動要建置舍,縣中自然是滿口同意。
  然,與東西兩處入口壹樣,也未增建邑門。
  恩師盧植言道:此乃開門揖盜。
  好在鄰裏和睦。部曲精卒守土有方。人員往來雖密,卻不見賊寇。
  立秋前後,樓桑白湖終於連成壹片。橋樓已造過半。順陽衛親族半數遷入新居。橋樓歸市,漸成氣候。
  水軍部曲,也算初成。
  潘鴻、朱蓋二將,率領麾下部曲,乘舲舟來往於清溪溝渠,日夜巡邏。防止即將豐收的稻谷,被賊人縱火搶掠。
  學壇的宿館也擴建完畢。宿館背靠前院左右側墻而建,分三層。與酒壚類似。壹層是通鋪,隔成數間大屋。二層是精舍,四人壹間。三層是別館,供世家貴族子弟攜婢女家仆起居。
  寒門子弟的食宿學費,壹概由劉備支付。世家貴族子弟的壹切用度,則需自費。若願住通鋪,吃簡餐,即便是貴族子弟也無需付費。除此之外並無不同。
  同堂課業,因材施教。皆出自四位大儒,未有偏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