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8章 豈若麒麟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陛下身著朝服,在殿前儀仗的簇擁下,自德陽殿內走出。端坐龍榻。
  百官自殿前兩側入場,立於中庭。
  三公居首,領百官面向皇帝。
  贊禮之太常(九卿之壹,掌宗廟禮儀),高聲唱喝:“跪——”
  群臣雙膝跪地,直身,雙手持笏,平舉。
  “拜——”
  群臣彎腰,手至地,笏橫置地上。
  “稽首——”
  群臣伏地,首至地。
  “起——”
  群臣站起。
  “跪——”
  群臣雙膝跪地,直身,雙手持笏,平舉。
  “拜——”
  群臣彎腰,手至地,笏橫置地上。
  “稽首——”
  群臣伏地,首至地。
  “起——”
  壹連三次。行三叩九拜之禮。
  太常又高聲唱喝:“皇帝為君興。”
  臨軒高坐的陛下,這便起身。以示對三公禮賀的敬謝之意。
  三公跪伏,皇帝坐下。
  漢代,皇帝對三公的禮敬儀節稱“興”。是以起立作為對三公進見的迎接禮,或對其叩拜的還禮。
  皇帝冊、授王、公爵時,王、公拜謝,皇帝也以起立作答禮。
  漢禮有九拜,“壹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其中稽首是重,是臣拜君之禮。”。《周禮·春官·大祝》中說:“辨九拜:壹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九拜”屬於大禮,《禮記·郊特性》:“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意思是說,稽首是大臣拜見君王之禮,家臣不可行此禮。
  時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則為長跪。首至手則為拜手(跪下行禮時,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背上)。手至地則為拜。首至地則為稽首。”
  所以,三叩九拜之禮,並不是說跪三次,磕九個頭。而是根據場合的不同,選擇‘九拜’中的壹種。
  好在劉備練習純熟,未有半分差池。
  黃門令左豐送上名冊,太常這便高聲唱喝:“貴霜王使覲見——”
  蠻、貊、胡、羌,等國賓,先行朝貢。
  貢品不可能拉到現場。已交由大鴻臚屬下治禮郎,清點入庫。
  貴霜使節也沒少在治禮郎的督導下,暗下苦功。覲見禮儀甚是周全:先跪地行禮,再說賀詞,最後上呈禮單。
  禮單由黃門令左豐當場誦讀。
  覲見朝貢的走位為:西入東出。後進後出。
  無論立於哪支隊伍之中,皆要如此走位。
  朝貢禮單,不可謂不隆重。然而朝廷賞賜亦重。壹進壹出,漢庭其實占不了多少便宜。
  開始劉備還有些緊張。隨著三郡烏桓使者和南匈奴王等人,先後入場朝拜。便不緊張了。
  “百蠻貢職”之後,便是“眾郡奉計”的重頭戲。
  卻並未像劉備想的那樣,群臣口誅筆伐,各種質疑批鬥,駁斥的體無完膚。陛下更未親自‘受計’。郡、國上計吏,各自陳詞。言語簡練而又瑰麗。暗藏許多頌揚、溢美之詞。
  雖說文辭華美,聽多了卻也讓人乏味。
  劉備埋首於隊伍之中,有些昏昏欲睡。
  話說,宗室諸劉重在參與。正月旦會其實並沒有宗室什麽事。與有榮焉罷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
  忽聽壹聲清喝:“臨鄉侯劉備。”
  劉備渾身壹凜。猛然清醒。
  “臣在。”
  深吸壹口氣穩住心神。這便邁前壹步,走出隊列。又轉而向南,從隊列之末,入場。這便是後進後出的走位。
  劉備身高八尺。站在壹眾混吃等死的宗室諸劉之中,本就出眾。此時,所有人皆站定。但見壹人走動,陛下居高臨下,只眼便已註目。臨鄉侯劉備之名,朝廷百官早有耳聞。就連混吃等死的宗室諸劉之中,亦有人聽說。
  目光聚集,劉備越發松弛。
  容姿趨步,有出於眾。
  待入場,陛下甚至抄起面前垂旒,細細觀看。
  群臣、百蠻,亦紛紛扭頭窺探。
  “臣,劉備。叩見陛下。”
  “免禮。且上前來。”距離還是有些遠,看不清容貌,陛下這便命他上前。
  劉備這便上前數步。
  “再上前。”
  劉備又上前數步。
  “再上前。”
  再上前,便是壹池碧波。要掉溝裏了,陛下。
  《後漢書》:“(德陽殿)陛高二丈,皆文石作壇,激沼(池)水於殿下,畫屋朱梁,玉階金柱。”
  劉備正想著該如此上前,黃門令左豐已奉命走下陛級,前來引路。
  沿西陛過池水,立於壇中。
  詔臣如此之近,已經年未見。
  何謂近臣?
  近身之臣也!
  “擡起頭來。”陛下又道。
  劉備這便緩緩擡頭。目光由下而上,仰視當今聖上。
  入目是壹張清秀又機敏的臉。還有些許的稚氣未退。
  劉備暗暗打量陛下,陛下亦細細打量著他。
  “果是吾家麒麟子。”陛下眼中盡是欣賞之色:“臨鄉今季如何?”
  原來,陛下要親自受計。
  劉備躬身答道:“啟稟陛下,賴祖宗庇護,臨鄉本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民可暖衣足食否?”
  “民頗富足。皆溫衣飽食,藏新食陳;市帛充用,牛馬成群。”劉備答道:“今已納民百萬,得田六百萬。”
  “方圓幾何?”
  “界東西三百四十壹裏,南北兩百九十五裏。”《臨鄉集薄》劉備早已銘記於心。
  “三百裏地,卻能活百萬之眾。卿,勞苦功高,朕心甚慰。”陛下金口玉言:“賜輿馬衣服,駁犀具劍,佩刀、紫艾綬、玉玦。以示嘉許。”
  “謝陛下。”劉備再跪行禮。
  輿馬亦作“轝馬”。意指車馬。《呂氏春秋》:“夫玩好貨寶,鐘鼎壺濫,轝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
  駁犀亦作“斑犀”。《東漢觀記·陳遵傳》:“陳遵破匈奴,詔賜駁犀劍。”
  紫艾綬,便是指紫綠色綬帶。
  以示榮寵。
  叩謝後,黃門令左豐又親領劉備入列。
  目視劉備遠去,陛下忽顧左右曰:“朕之儀貌,豈若麒麟?”
  左右近臣,聞言大驚。皆諂媚賠笑,不敢多言。天子竟和劉備自比!
  禮畢,由太官上食,賜群臣酒食。小黃門吹三通,謁者(yè zhě,大長秋屬官,掌賓贊受事的近侍)引公卿群臣再拜。恭送陛下入德陽殿。卑官在前,尊官在後,宗室諸劉、百蠻貢職、眾郡奉計,依次徐徐退場。
  整個正月旦會宣告落幕。
  被小黃門領上馬車,劉備終於松了口氣。
  出宮門。白日高懸。
  兩位義弟,三位家臣,數十虎賁,正翹首以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