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2章 母子相見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經過多次改造的南港,已遠非劉備記憶中的模樣。
  沿丁字形長堤,排成兩條縱列的堅木塔吊,塔身和吊臂不惜工本,用大量的鋼結構進行加固。鋼結構表面還進行了搪瓷防腐。用來吊取貨箱的粗麻繩也被更加堅固的鋼絲繩替代。
  更有甚者。木質塔座包裹了壹圈厚重的灰口鑄鐵基座。
  這些強化和改造,顯然都是為吊起更重的貨物。
  所以流水已無法驅動吊臂。而在塔基圍攏的中圈,搭建有壹座類似磨棚的建築。棚內有六匹重型騾馬,合力驅動轉輪。通過荊棘輪為定滑輪上勁。從而轉動吊臂將鑄鐵權重(秤砣)提起。塔吊上的機工只需搬動手柄,令定滑輪反轉,權重徐徐落下,再將貨物提起。如此反復,便可吊運貨物。原理和雲霄天梯如出壹轍。
  壹條條直通邸舍的鋼軌上,軌道貨車排成長隊,往來泊位與邸舍之間,轉運貨物。劉備卻未看見壹匹騾馬。而與後世礦車形狀類似的貨運小車,比舫車縮小太多,車廂內只能運貨,如何能加裝轉輪驅動。
  沒有騾馬動力何來?
  奧秘在軌道之間。
  壹條鋼絲繩拖拽的精鋼尾鉤。勾住貨車,貨車與貨車之間,亦有鉤鎖相連。只需在軌道兩頭各設壹座由轉輪驅動的絞索盤。以騾馬絞索,往來拖拽貨車行進。
  整個機關構造,帶來的最大改變。乃是將整個運輸、裝卸流程,系統化。減少了人為原因造成的延遲和失誤。大大提高了整條鐵軌的利用率。
  關鍵是鋼鐵與木料的相結合。使得整個南港,充滿了高等機關城的即視感。
  機關器與機器的最大區別,便在此處。
  甲板上高舉千裏鏡,環視整座港口。劉備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聯翩。上古先秦的機關術,若能在我華夏大地壹直傳承下去。兩千年後又會是怎樣的壹種情形。
  實在是無法想象。
  邸舍便是貨棧。
  “使商人停物於中,直稅其所舍之處價,不稅其在市所賣之物。”意思是說,只收倉儲費,不收商業稅。
  底層是貨倉。設有類似後世龍門吊的橋吊。二層客舍,三層精舍。水洗水暖水淋等諸多設施,壹應俱全。往來客商,無需入城。便可在南港就近安居。
  如此既便於管理,提高效率。亦能防範各種天災人禍,有心無意的安全隱患。
  南港除了貨運碼頭,客運碼頭,還有規模龐大的明輪船塢、水軍大營、南港城倉。
  南港城倉雖建在南港,卻並非南港令李永所轄。乃歸原都亢城倉令大兄劉文管轄。
  大司農下設太倉令,管理天下糧倉。諸侯國亦設此官,前綴國號,稱“某太倉”。劉備國號為薊。於是便稱為“薊太倉”。主管官吏又稱“薊太倉令”。秩千石。
  首任薊太倉令,自然非大兄劉文莫屬。
  散布於薊國各處的城倉,雖造型大同小異。“上有氣樓,謂之敖房;前有檐楹,謂之明廈;倉為總名,蓋其制如此。”
  但從功能上說,卻也有不同的分屬。
  有建在臨鄉城內,收納國中租谷,為王室百官就食的薊太倉。
  有建在都亢城中,主收納田賦的薊國官倉。
  有建在樓桑學壇,專為學子、恩師就食的長滿倉。
  有建在各港口的常平倉。其作用是調節糧價,儲糧備荒。糧價低時,適當高價收購。糧價高時,適當降價出售。
  壹言蔽之:“豐年則糴,歲儉則糶。”
  此舉既避免“谷賤傷農”,又可防“谷貴傷民”。
  亦有建在樓桑義舍旁的義倉。
  義倉之糧,用於救助舍中流民。倉內儲糧,多由薊國官吏豪商無償捐贈。
  起因乃是華大夫。華大夫妙手回春,救死扶傷,活人無數。被治愈的病患感激不盡,除去足量診金,亦紛紛送來額外謝禮。壹時間,各種禮品堆積如山。
  華大夫這便上報右相耿雍。
  國相微微壹笑:“何不換成米糧,以供義舍流民?”
  華大夫茅塞頓開。凡大病痊愈,死裏逃生。送不多過壹石之糧,遂成慣例。
  還有建在南關城內的南關城倉與散布薊國各處軍砦兵營內的燧倉,共同組成的軍用糧倉。
  以上種種,窺壹斑而知全豹。單單壹個倉儲體系,便可知薊國的強大。
  客運碼頭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長堤還鋪設了壹條猩紅的地毯。
  身著蜀錦官服,列在迎接人群之前的,正是兩位國相,與居中站立的王傅黃忠。
  少年時,黃忠舉家前來,定居樓桑。劉備數次遠行,皆靠黃忠守護。
  樓桑數次遭襲,黃忠出力甚偉。劉備出門在外,樓桑亦靠他鎮守。
  如今並六縣為國,厲兵秣馬。訓練士卒,日日不綴。薊國兵強馬壯,令行禁止。皆是以王傅黃忠為首的壹眾守將的功勞。
  文臣之功,自不用說。
  劉備壹身王服,攜儀仗走下甲板。
  迎接人群紛紛跪地行禮。口呼:拜見王上。
  劉備上前先將黃忠扶起,口出:義父壹切安好否?
  黃忠抱拳笑答:身強體健,正堪壹用。
  劉備又將兩位國相依次扶起:二位國相別來無恙乎?
  二位國相齊聲答道:臣等壹切皆好,有勞王上掛念。
  “諸君快快請起。”劉備這便言道。
  “謝王上。”百官稱謝起身。
  除去南港屬吏,和族中兄弟,趕來迎接的多是六百石以上的高官。
  放眼望去,人才濟濟。薊國能有今日之氣象,劉備焉能不喜。
  “母親何在?”
  “王太妃、王妃,正在宮中翹首以盼。”王傅黃忠答道。
  “擺駕回宮。”劉備歸心似箭。
  南港到臨鄉城的細長軌路,亦擴建成熱鬧的街衢。兩次重樓林立,鱗次櫛比。規劃與樓桑相仿。沿軌路,排建高樓院落,遷入數千戶齊民。
  南港居民亦破萬戶。轄民十萬人。美宅居於水北,良田多在南岸。車輪舟往來縱橫水道。方便又迅捷。無論船速、轉向還是載重,腳踏驅動的車輪屜舟,遠勝撐篙而行的扁舟。
  五十裏水路,片刻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需就近搭建草廬,居住在田埂之上。
  豐收時節,河道溝渠皆有兵船往來巡邏,謹防宵小。
  正如眼前這般。
  劉備攜七如夫人,換乘王宮車駕,駛向臨鄉城。
  皆知薊王歸來。民眾沐浴焚香,載歌載舞,夾道歡迎。
  隔著白琉璃車窗,劉備頻向人群揮手致意。
  民眾紛紛下拜。齊呼:恭迎大王歸國。
  山呼海嘯,聲如雷鳴。
  別說初來薊國的麯氏兄弟等人,便是壹路隨行的薊國官吏,亦無不動容。
  王上受國民如此愛戴。我等亦始料不及也。
  入王城。國令士異領宮中女官出迎王駕。
  引劉備入宮,登臨正殿。母子終得相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