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7章 萬邦來賀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西域五十五國中,大小烏孫、龜茲、疏勒、莎車等大國,皆因絲路復興。尤以龜茲國最盛。
  龜茲長公主白卓,深得薊王寵愛。為五十六妃之首。西域聯軍中,亦多龜茲傭兵。更加“龜茲兵甲”,為都護府制式裝備。西域都護府治它乾城,橫豎十裏,旁開八市。制霸綠洲,乃龜茲西南屏障。重重利好,助推龜茲強盛。
  康居,雖位列五十五國之中。奈何位置過於偏西。尤其與大小烏孫毗鄰。自北匈奴西遷,康居數擊烏蘇,乃至西境千裏無人煙。兩國因此結仇。
  自奴隸貿易興起。散落二國邊境,郅支單於殘部,遂被烏孫反擊。如前所言,凡遊牧行國,並無家國意識。乃部勢大,便投乃部。乃部勢弱,便擊乃部。今日為匈奴,明日為鮮卑,終歸種出東胡。
  故烏孫來攻,壹眾小部落,望風而降。皆被舉族販入都護府百城。此消彼長,康居與大小烏孫之間,漫長國境,再無緩沖之地。更加大小烏孫,皆和親薊王。二烏孫,彼此和睦,不起紛爭。康居亦無從,挑撥離間,合縱連橫。更加北部屬國阿蘭聊,其東境為北匈奴伊蠡王所占。康居東境、北境,危機四伏,壓力空前。
  所謂牽壹發而動全身。東北不穩,西南安息,東南貴霜,二帝國,必伺機吞並,誓將康居舉國販入西域。
  奴隸貿易,壹本萬利。安息、貴霜,深得其利。若能四面包抄,壹舉滅康居。何其暴利。
  前漢時,康居國,“戶十二萬,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人”。國力與烏孫相若,稍遜大月氏貴霜。及至今漢,尤其納郅支單於,屢擊烏孫,掠牛馬人口甚眾。國力較前漢,有所增長。
  試想,即便仍為六十萬口。十二萬戶。“壹戶十(金)幣”,舉國販入西域。其利之大,安息、貴霜,如何能舍。
  正因滅國在即。故先前不隸屬於都護府之域外強國康居。不得已,遣子入侍。以示臣服。萬幸先前曾同嫁公主。否則今日危矣。
  “北烏伊別國,何人為首?”薊王又問。
  “回稟王上,北烏伊,雖稱‘別國’,亦為‘列國’。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呼衍王部並北單於殘部,共立。”康居使者答曰。
  別國,言指其非本地部族,乃別處遷徙而來。列國,必有諸王。
  “呼衍王,北單於,皆在。”薊王笑道。
  “正是。”
  今安息、貴霜,勢強。若康居被滅,大小烏孫,亦難善終。二國乃蔥嶺以西,西域外屏。二國若為安息、貴霜瓜分,絲路不保。
  為今之計,當令康居、烏孫,化幹戈為玉帛。再聯手驅逐北烏伊。
  心念至此,薊王已有定計:“北烏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命西域都護府傳檄而定之。”
  “喏。”幕府中丞賈詡,持芴跽奏。
  “敢問王上,若傳檄不定,又當如何?”康居使者,鬥膽相問。
  不料話音未落,百官皆笑。
  薊王亦笑:“傳檄不定,則戰而定之。”
  康居使者幡然醒悟,大喜拜退。
  左丞李儒持芴而跽:“稟主公,若為西征,北烏伊當有大用。”
  “文優,且試言之。”薊王笑道。
  “無它,嫁禍安國,驅虎吞狼之計耳。”李儒奏答。言下之意,北匈奴各殘部,若能為我作用,可命其為馬前卒。先行西征。若能得西域都護府,鼎力相助。北匈奴何須二百年,恢復元氣。羅馬邊墻,旦夕可至矣。
  “稟主公,臣,竊以為,此計可行。”右丞荀攸,持芴跽奏。
  薊王不置可否,居高下問:“子遠,以為如何?”
  “回稟主公。”許攸持芴跽奏:“北匈奴,走犬耳。能用則用,不能則殺之以除後患。若傳檄而定。肉袒牽羊,負荊來降。遣子入侍,遣使貢獻。則用之。若首鼠兩端,顧後瞻前。則遣偏師壹支,合諸國之力,而除之。斷不可令其西逃。”
  “文和,以為如何?”薊王又問中丞。
  “臣,附議。”賈詡持芴奏對。
  “如此,依計行事。”薊王從諫如流。
  薊王定百年大計。關中居首;西涼、山東,左膀右臂;巴蜀,河北,前胸後背;江東,荊交為足,遠涉七海。四方都護,當為藩屏。禦敵於國門之外。
  故,斷不可令北匈奴殘部,趁機坐大。
  由遠及近,先易後難。
  西域使團依次覲見畢。東瀛、漠北、嶺南使團,並各屬國使者,相繼入殿覲見。
  謂萬邦來賀,莫過如此。大漢壹朝,家國天下。九九重陽,姻親之會。便是以家事論國事也。凡有內政外事不決,皆可遣使來問。
  薊王必有計較。
  雖未與薊王和親,畢竟曾贈二素首雪女。如玉胴體,如火橫唇。謂有橫必有豎,有來必有往。壹回生,二回熟。
  頓遜五王,亦遣使來賀。言及頓遜海渠,並稍待提及,扶南女王事宜。
  話說,前扶南女王柳葉,敬畏壹箭之威。以身相許,舉國相贈。薊王若與當代扶南女王和親。納扶南國入漢土,當不費吹灰之力。如此,三南可定。
  壹季三登,大漢無憂。
  薊國上下,焉能不知,其中利害。
  之所以,百官無聲。只因我主位高權重,今非昔比。
  用蠻夷語,血統高貴,不可輕賤。
  四方蠻夷,多論種輩血統。正如兩漢和親。若得宮女,則大恨。得公主,則大喜。如薊王這般,漢室貴胄,親與西域諸國和親。並誕下麟兒。提升諸國王室血統。身受如此大恩。焉能不感激涕零,效以死力。
  薊王言,待西域諸妃子,長成。當封於西域。
  聞,西域諸王,有意傳位於“薊王子”者,甚眾。
  為何?
  生而高貴。
  兩漢四百年,積威至此。薊王乃中山靖王後,種出高皇。漢室貴胄,無出其右。此乃西域諸國之共識。即便薊王天生,短時之內,亦無從改變。
  可想而知。誕下公主之西域諸妃。心中之急迫。
  何時能生二胎。
  至今,未可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