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2章 遼東鎮守太監
司禮監 by 傲骨鐵心
2021-1-11 23:19
“這麽說,魏良臣到了朝鮮?”
病床上的萬歷聽了張誠的稟報後,難得破天荒的露出了點笑容,“這小子還算有點良心。”
對此,張誠既沒跟著稱贊,也沒反駁。
有關魏良臣的事,他張公公心裏悶著咧。壹些事情,別人不清楚,他張公公能不清楚?
可這越是清楚啊,這心裏就越慌。尤其是皇爺這病情看著沒壹點好轉,這萬壹哪天皇爺不在了,東宮登了基,魏良臣那事怎麽個收場?
鬧出來,有他張公公的好!
貴妃娘娘也在,這會正獨自在邊上看著爐火。
要說貴妃娘娘也是為丈夫的病費盡了心思,事事親為,連熬煮煎藥這事娘娘都看著,著實讓萬歷感動,也越發對自己從前懷疑貴妃有害太子的心思感到愧疚。
因不是皇帝見外朝的臣子,所以貴妃娘娘沒有避著。
藥香味中,萬歷突然輕嘆壹聲,道:“李琿此人壹直是怨我的,不過當年的事並不能怪朕。”
“是不能怪皇爺。”張誠說了句。
當年朝鮮為李琿請立王世子,萬歷本是同意的,因為這個李琿在對倭之役展現出了才幹,可是因為其是次子,而朝中也正因國本鬧的不可開交,禮部那邊不可能同意朝鮮開立次子為儲君的壞頭,因而說起來李琿繼位這事實是受了大明國本之爭的牽累,並非萬歷不同意。
但是,大明最終還是承認了李琿繼位的合法性,也冊立其為朝鮮國王,故而李琿不應該再記恨大明。
可是種種跡象表明,李琿這個朝鮮國王對大明還是有著敵意。其繼位之後,在很多事務上不聽從大明,自行其是,並且擅自軟禁延安金氏,這令得萬歷對李琿實在是產生不了好感。
此點也間接導致魏良臣私自率軍進朝鮮索要所謂戰爭賠款時,萬歷難得的拋開了天朝宗主國顏面表示默認。
也算是給李琿的壹點敲打吧。
這要是換了李琿的父親,萬歷無論如何也不會如此不要“臉面”的。
張誠接著說道:“皇爺,魏良臣的密奏說朝鮮方面已經無條件同意加入討奴聯軍,並自願擔負聯軍所需的壹應費用。”
“什麽自願?”
萬歷笑了起來,“他也就是仗著朕的那支親軍替他撐腰,也是假朕的虎威,要不然朝鮮就這麽聽他的話?……咦?什麽聯軍?”
張誠趕緊給皇爺細讀魏良臣的密奏,上面說魏良臣已聯絡朝鮮、日本、琉球、安南等共計八國組成討伐建州叛軍的聯軍。
“我朝自平內亂,何需什麽聯軍,魏良臣搞什麽東西?”萬歷有點不快,大明平定內亂卻搞出個八國聯軍來,這不是讓藩邦看大明的笑話嘛。
張誠看了眼密奏,道:“魏良臣說,這些國家都是我大明的藩屬。藩屬有難,宗主必救。宗主有事,藩屬也當全力以赴。這叫什麽有來有往,說世間的事只有彼此共同付出,才能永結友誼,才能永固根本。要是只有單方面的付出,兩國間的關系便是永遠得不到真正的維護。”
“說的倒是有點道理。”
萬歷想到了當年魏良臣與他所奏的朝鮮賠償大明軍費壹事,細細想來如果這藩屬出了事全靠大明無償援助,大明有事藩屬卻是置之不理,長久下去,大明又有多少家當值得消耗呢。
且看上去不就是個隨時讓人騙取錢財的傻子麽。
“不過那個什麽西班牙國,荷蘭國,葡萄牙國何時成咱大明藩屬的?”
萬歷有些詫異,外邦來臣,禮部那邊早就興師動眾了,如何壹點動靜沒有。旋即感到好笑,估計是魏良臣自己鼓搗出來的面子事務,便沒有深問。
只要他能帶著皇帝親軍幫楊鎬把建奴平了,便算他大功。
“兵部調兵的事如何了?”
遠在日本的魏良臣都率軍到朝鮮了,國內這壹塊的情況萬歷也得弄清楚。
可張誠卻道:“皇爺,各路援遼兵馬現只有宣大、山西等鎮的已經起程,其他各路尚在籌辦。”
萬歷壹聽就氣了,怒道:“朕的旨意早就下發月余,各鎮卻是遲遲不辦,究竟安的什麽心思!張誠,傳朕的旨意給楊鎬,總兵官以下若有不從命的,可按軍法從事,立即處斬!”
等張誠去傳旨之後,貴妃娘娘端著煎好的藥過來服侍丈夫吃藥,言語間無間提及魏良臣既讓朝鮮國全力支持大明平亂,那是不是給其壹個正式身份以便更好的協調聯軍呢。
“給個什麽身份?”
萬歷琢磨著貴妃提出來的是壹個問題,魏良臣爾今正式身份是提督海事太監和江南鎮守太監,這兩個內廷的職務是無法幹涉遼東軍事和朝鮮國事的,因此說起來魏在朝鮮鬧的那個什麽八國聯軍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且歸國之後與遼東各兵將之間也不好協調。
楊鎬請奏調魏良臣部皇軍歸國,本就是為了能夠有壹支可以指揮順手的兵馬,如果皇軍再與遼東各路兵馬無法協調,那歸國本意便是岔了。
萬歷尋思著是不是可以給魏良臣壹個監軍太監的職務,但這個監軍太監只能監壹路兵馬,不可能監全軍,這是祖制。哪怕當年成化朝的汪直也不可能做到監大軍,但監哪路呢。
正犯難著,貴妃娘娘卻道:“依臣妾看,不若就加授個遼東鎮守太監吧,這樣遼東的事他也有權看著,各路兵將也要給他這鎮守太監面子,楊鎬那裏也交待得過去。”
萬歷點了點頭,覺得貴妃這主意不錯,遼東本無鎮守太監,但爾今壹切權急,只要能解決問題加授壹個無妨。
當下便命內侍擬旨要司禮監用印遞出。
按鎮守太監制,遼東乃大鎮,品級便當是內廷最高四品,可授紅袍。
另壹邊,皇帝催促的嚴旨是下去了,各鎮兵將也乖乖往山海關趕了,可新的問題卻出現了。
經楊鎬檢點,各鎮陸續集結到山海關的兵將只有馬林部經過挑選,其余各鎮兵將帶來的官兵素質參差不齊,壹些更是老弱兵卒,哪裏能參戰。
事情迅速又報到了萬歷這裏,萬歷不得不再下嚴旨,命各地督撫各官嚴令各鎮官員,須選精兵良馬抵達遼邊。若還是有老弱充數,虛報名額,逗留不進的將從重處置。
終於,在拖了數月之久後,兵部擬定的各路兵將才算抵達遼東。
楊鎬和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玉庭等人,共同商定出師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