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老三,妳醒了沒?” 清晨的壹聲呼喚讓壹夜未睡的李子榮意識到自己必須正視眼前這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59章 鷹犬

司禮監 by 傲骨鐵心

2021-1-11 23:19

  平安道的府尹鄭仁弘是堂上官,從二品大員,大北派的骨幹人物。
  所謂大北派就是當年擁立光海君的朝鮮官員,小北派則是反對光海君,擁立宣宗大王嫡子永昌大君的官員。
  光海君即位後,即將弟弟永昌大君流放到江華島,對於當年支持他的大北派人物也給予了回報。
  本只是正四品司憲府掌令的鄭仁弘便得了光海君重要,擔任平安道府尹,成為顯赫的紅袍堂上官。
  據樸正泰說,這個鄭仁弘出鎮平安道很可能是光海君特意為之,因為光海君對大明不敬,故而需要鄭仁弘出鎮平安道,以防大明過問永昌大君的事。
  這個說法得到了魏公公的認同,光海君這個人對大明確是不太地道,與其父宣宗大王對大明的態度判若兩人。在對後金的戰爭中,光海君便持觀望立場,反復刁難明朝要求朝鮮出兵的使臣,還派人往北京活動,呼籲豁免朝鮮派兵。
  後來還是公公的便宜老師楊鎬態度堅硬,光海君才不得不派姜弘立帶壹萬兵助戰。薩爾滸明朝戰敗後,光海君便基本倒向後金壹方,此後後金對明戰爭中,朝鮮火器兵出力甚眾。即便“仁祖反正”後,朝鮮私下采取了所謂“親明”態勢,但明面上仍依舊大力支持滿清對明作戰。
  至於那個類似朱常洛角色的永昌大君,公公仔細想了想,覺得這小家夥挺慘。
  其被哥哥光海流放時,史記為“人背大君,連人帶物,推之門外,關差備門。此情此景,罔極何言?大君用頭撞人背,號哭曰:‘母親救我!’無人應答,又喊道:‘姐姐救我!’哭聲傳內外,天地震動。”
  永昌被流放到江華島後,受了光海示意的江華官員對永昌苛刻至極,“嚴禁圍籬下人,絕其飲食,烘其臥床,使不得臥帖。曦攀窗欞以立,晝夜號泣,氣盡乃死。”
  另壹種說法是守衛將木灰水抖到飯中讓永昌食用,結果三天後中毒而死。
  從政治角度看,如果有可能的話把永昌那小家夥救下來,對於日後妥善處理朝鮮關系有極大的臂助,可惜永昌那小子被流放的地點江華島位於漢城,公公就是想動這心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說,此行巡視朝藩是為錢,不是來幹涉他國內政的。公公真要摻和這兄弟相爭之事,那光海還不急眼跟公公來個不死不休麽。
  自衛反擊,掃蕩壹兩個道依皇軍的實力是沒有問題的,再深入下去,妄想憑借兩千多人來壹場滅國之戰,公公自思他沒這個本事。
  當務之急,還是打斷平安道府尹鄭仁弘的脊梁骨,迫使漢城方面趕緊來簽合同更現實壹些。
  在大明親使和天兵的整頓之下,鏡城都護府的朝鮮兵馬整編為壹個臨時旅團,軍將士卒壹律按大明皇軍編制,只是對外鏡城的朝鮮軍隊還是號稱協助大明天兵“剿匪”。當然,指揮權這塊肯定是由大明天使魏公公親自掌握的,錢糧開支方面則由朝鮮方面承擔。
  至於剿哪裏的匪,並不重要。
  朝鮮旅團的統帥自然是暫代鏡城都護府使壹職的樸正泰,旅團長壹職是原鏡城兵馬制使樸錫東,但是前線實際指揮的卻是水軍將領玄宇。
  經樸正泰引見,公公隆重接見了以玄宇為首的水軍將領,對他們在鏡城事變中起到的作用高度肯定,並當場賜玄宇飛魚服壹件,手書“不世鷹犬”賜下。
  朝鮮旅團實際兵員5400人,分三個大隊,每個大隊駐有壹支約150人的皇軍中隊為監軍。另外金國南部皇衛隊負該旅團軍紀和軍法執行任務,另有約千余朝鮮青壯隨軍充任轉運事務。
  對於重用朝鮮降將壹事,皇軍將領表示了不同意見。
  公公四字便釋了諸將心中懷疑,謂“以朝制朝”。
  21日,朝鮮旅團從鏡城明川縣出發,奔吉川縣,爾後突然折向東南屬平安道的利原郡,並迅速攻占。
  隨後,魏公公親率皇軍主力抵達利原,次日全軍即浩蕩從利原出發,開往洪原,聲稱要討不敬大明之罪臣。
  ……
  鏡城的本國兵將做了明使的鷹犬,並和明軍壹起向洪原大舉開來的消息,讓駐洪原的朝鮮禁軍別將柳希奮臉色很難看,麾下諸將神情也很詭異。
  因為他們實在不明白,鏡城的文武官吏為何都淪為了明人的走狗。他們打不過明軍便罷了,何以還助紂為虐呢。
  而且,明軍行動也是奇怪,那明使麾下不過兩三千兵,怎麽敢裹挾著鏡城降兵攻打重鎮洪原呢。
  他們應當守在鏡城才是。
  “敵軍壹共有多少人?”副將、平安道兵馬節度使韓貴沈吟片刻,問那探子。
  那探子也是經驗老到,憑借敵軍打出的旗幟和隊伍長度估出當在六七千人左右。緊接著說據他觀察,明朝的兵馬當不會超過兩千之數。
  韓貴精神壹振,對眾人道:“鏡城的兵只是攝於明軍才不得不替他們效命,軍心士氣不會太高,對明使也未必有多少忠心,當不會為明人賣死力,故而我看我們的敵人只是那兩千明軍,其余不足為慮。”
  眾將議了壹會,都認同韓貴的分析,別看敵軍有六七千之數,但真正的敵人也就明使麾下那兩千明軍。鏡城的偽軍不過是叫明軍裹挾強迫來當炮灰的而矣。
  “兵法雲,擒賊先擒王,然我看先擊弱再擊強才是正著……”韓貴提出應當果斷出擊進攻鏡城偽軍,只要鏡城的偽軍被擊潰,明軍單憑壹己之力萬難攻打洪原。
  “真的要和天朝開戰嗎?”平安道參軍李慶心頭打鼓。
  “李大人,敵軍都打上門來了,我們再不還手什麽時候還手?難道要把平安道也讓給明人嗎!”韓貴長期受“仇明”的府尹鄭仁弘影響,對於突然侵入國家的明軍自是痛恨。
  柳希奮卻有些猶豫,他麾下兩千禁軍是平安道的主力,壹旦有失,則平安道再難組織起有效力量抵抗明軍的入侵。
  “義州有消息麽?”他看向身邊負責和明朝義州方面聯系的都巡安使金自點。
  “我們的人根本進不去義州。”金自點搖了搖頭,“我已經派人走海道去大明了。”
  柳希奮點了點頭:“壹定要向大明確認這個使者的真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