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寂寞劍客

歷史軍事

我這是在哪?
朱高遠有些茫然的睜開眼睛。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顆歪脖子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六十三章 富得流油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by 寂寞劍客

2023-10-25 22:08

  崇禎要在淮安府募集鄉勇,這事內閣和兵部是知道的。
  剛剛得到這壹消息的時候,內閣和兵部都是激烈反對,因為募集編練鄉勇雖然不用像邊軍那樣發放餉銀,但是得管飯。
  鄉勇的口糧還是要官府提供。
  但是現在朝廷最缺的就是糧餉。
  所以內閣和兵部對此都激烈反對。
  直到崇禎提出招募鄉勇所需壹應開支皆由內務府承擔,但是從淮安府募集的鄉勇也須交由內務府指揮時,內閣和兵部才同意。
  內閣和兵部原本以為,崇禎頂多也就征募壹兩萬鄉勇。
  卻沒有想到,崇禎居然讓範中傑壹口氣募集20萬鄉勇。
  到這個時候,兵部尚書呂大器其實就已經後悔,想要收回兵權。
  所以當勤王士子接管淮安府鄉勇的消息傳到南京,呂大器壹下就急了。
  接到淮安府的塘報之後,呂大器便立刻坐不住了,當即便拿著塘報來到內閣,找到了他的老上級,內閣首輔史可法。
  “史閣老,這怎麽能行?”
  呂大器道:“編練鄉勇是兵職的職權,淮安府的這20萬鄉勇也是範中傑帶著下屬九個縣的官吏募集的,怎能說交出去就交出去?”
  “不然呢。”史可法反問道,“不交給內務府的人,不交給士子營的勤王士子,難道由淮安府下屬各縣提供餉米以及兵器?”
  “這……”呂大器頓時無言以對。
  淮安壹府哪裏養活得了20萬鄉勇?
  別說20萬,只怕是連2萬鄉勇都養不活。
  不光淮安府,南直乃至整個朝廷現在都窮得叮當響。
  因為今年的賦稅到現在都只收了壹小部分,開支卻無法縮減。
  其中的大頭就是官員以及胥吏的俸祿,然後就是宗室的開支。
  除了這兩項,原本應該撥付給武昌鎮、徐州鎮邊軍的餉銀都還拖著。
  因為戶部實在是拿不出來銀子,別說是之前答應的壹百多萬,壹萬都拿不出。
  為了準備今年下半年的鄉試以及恩科,禮部尚書王鐸都厚著臉皮去向南京的勛貴縉紳募捐,卻根本沒有壹個人理他,最後還是高弘圖舍下老臉,靠著寫墓誌銘賺了三千多兩的潤筆費,解學龍又捐贈了兩千兩,才勉強湊齊了恩科的開銷。
  反觀內務府,那真正是富得流油,銀子多到花不遠。
  太子妃的大明皇家銀號剛剛成立,內務府就立刻存入兩千萬足色銀!
  【註:前文的銀行已經改為銀號,此等無關劇情的細節大家可以多提意見】
  這只是銀子,內務府在南宮以及燕子磯的倉庫裏邊,還儲存了500萬石糧食。
  反觀大明戶部的太倉庫,不光管倉庫的老吏已經快要瘦脫形,老鼠也都餓死。
  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呂大器是怎麽也沒有鬧明白,內務府怎麽就這麽富?朝廷怎麽就窮成了這樣?
  說鬧不明白其實也不對,呂大器其實是知道原因的。
  壹切的壹切,都是因為聖上拿徐州的官田做抵押發行債券,籌到了兩千萬足色銀,然後又把內廷的產業拿出來競賣,又賣了五百萬兩。
  戶部要是也能夠籌到這麽多銀子,朝廷的日子就好過得多。
  想到這呂大器便嘆口氣,有些郁悶的說道:“史閣老,聖上的內務府可以發債券,大明朝廷的戶部難道就不能發債?不如我們也發債?”
  “發債需要有抵押物。”史可法道,“戶部拿什麽抵押?”
  呂大器下意識的就想說拿南直的五千萬畝官田做抵押,但是話到嘴邊卻又咽回去,他擔心現在這麽說了,傍晚下值回家就會失足淹死在秦淮河中。
  南直的這五千萬畝官田是江南縉紳的禁臠,誰碰誰死。
  呂大器還是有些不甘,又提議說:“沒有抵押就不能發債?”
  “發當然是可以發的。”史可法再次反問道,“問題是有人買嗎?”
  呂大器便再次沈默了,是啊,若沒有抵押物,又有哪個冤大頭會送銀子給朝廷花?把銀子扔水裏還能聽壹聲響呢。
  好半晌,呂大器又道:“還是聖上厲害,揮手之間就籌集到了兩千多萬的足色銀,而且很快又要發賣第二期債券,據說這壹次發賣,聖上拿出了歸德府以及開封府的各四百萬畝罰沒官田抵押,債券的總額共計四千萬足色銀!”
  “什麽?”史可法瞠目結舌,“四千萬足色銀?”
  四千萬,這個數字顯然已經超出了史可法的想象極限。
  大明朝年景最好時歲入也不過兩千萬足色銀,現在更是壹千萬都湊不齊了,然而聖上只是發賣壹次債券就能籌到四千萬!
  呂大器也是感慨莫名:“內務府現在可真是富得流油啊。”
  頓了頓,呂大器又道:“不得不說,聖上此舉是真厲害。”
  “聖上發債此舉的確是厲害,亙古以來就從未曾見過,只是憑借這壹點,聖上就足以名名垂青史了。”史可法肯定了壹句,隨即話鋒壹轉接著說道,“不過,聖上這麽做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光復京師從此無望矣。”
  說到這,史可法又長嘆了壹口氣。
  “是啊。”呂大器點點頭也附和道,“聖上拿北方民田作抵發債,此舉雖說討好了江南縉紳,卻把北方縉紳往死裏得罪,從此北方縉紳定然與大明離心離德,我大明再想光復京師難矣,南北朝的故事恐又將重現。”
  ……
  此時在秦淮河南岸的鈔庫街上,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兩個多月前,揚州鹽商康百萬以月租金五百兩的價格,從戶部把鈔庫街的寶鈔庫給租下來,正式掛出了南京市易所的招牌。
  也是在那天,兩個消息從市易所裏傳出來。
  到十月中旬,內務府將會在市易所發賣第二期的債券。
  在發賣第二期債券的同時,市易所也將會正式開放債券的買賣,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在大明皇家銀號預先開設的戶頭,在市易所進行債券的買賣。
  從那壹天起,江南的縉紳以及商賈就無不蹺首企盼著十月中旬早些到來。
  江南的縉紳商賈之所以這麽熱情,壹是想要買入債券,二是想知道市易所說的債券買賣究竟怎麽個賣法?
  反正這次市易所真是吊足了胃口。
  最近幾個月,無論是朝中大員、趕考士子、市井小民還有販夫走卒,口中談論的都是第二期債券以及市易所即將開張的事,甚至連南院的姑娘們說的也是這事,妳要是不能就這兩件事情說上幾句,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南京人。
  至於其他府縣的縉紳商賈,更是早早的就來到了南京。
  最近這倆月,南京的旅店、客棧、酒家及飯莊的生意都是格外火爆,秦淮河上做皮肉生意的姑娘們更是快要忙不過來。
  還有那些小商販也是狠賺了壹波。
  到上個月底,市易所就把開張日期定下來。
  因為經過兩個多月的翻新及裝修,寶鈔庫快要改造好。
  尤其是市易所的交易大廳,完全是按崇禎的設想改造,把“回”字形庫房內側的樓板全部拆除,頂部則加蓋壹個穹頂,形成了壹個巨大的足可以同時容納上千人的大廳,中間的天井位置則蓋了壹個中央告示臺。
  中央告示臺是壹個巨大方形建築。
  告示臺的四面墻壁都是壹塊巨大的白板。
  屆時市易所的吏員將會用炭筆在白板上登出交易信息,比如說員外甲以某某價格賣出三年期債券若幹兩,又比如員外乙以某某價格賣出十年期債券若幹兩,等等,屆時所有的賣出信息都登在上面,想要買入的人可以壹目了然。
  有人想要買入的話,就可以照著信息買入。
  壹旦某筆債券已經被買走,吏員就會將這條信息擦掉。
  好吧,單單就軟硬件而言,南京市易所比成立也就三十多年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強出太多,這兩者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此時,康百萬、方文箴、張翰、詹仰之等四個大股東,以及另外壹百多個小股東正躊躇滿誌的站在市易所的中央告示臺下。
  康百萬領會崇禎的意思還是十分到位。
  所以也就沒想著跟方文箴他們四個吃獨食。
  而是從江南縉紳、徽商、閩商、浙商、粵商以及揚州鹽商中挑選了壹批聲譽不錯的縉紳商賈壹起入股市易所。
  其中康百萬的股份最多,也不過兩百多股。
  股份最少的商賈,則更是只有區區十幾股。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也是因為不知道市易所前景如何。
  雖說崇禎已經明確說過,如果年盈利不到本金的三成,內務府就原價回購所有股份,但是康百萬他們沒有把這當真。
  康百萬幾個大概率覺得,年後要出四千九百萬足色銀。
  所以,康百萬就果斷拉了百多個縉紳商賈來分擔壓力。
  方文箴甚至讓市易所的夥計搬來梯子,試著爬上去寫了條信息,完美。
  等方文箴下來,康百萬笑著問馬鳴騄:“馬主事,您看還有什麽要改的?”
  “本官這裏已經沒有什麽其他的要求。”馬鳴騄壹擺手說,“就只加壹條,這也是聖上特意叮囑的。”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