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收不住刀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
2023-9-17 08:28
“衍聖公說秦宇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百姓雖然豐衣足食了,但卻給朝廷埋下了巨大隱患,實際上不利於大明的江山穩固。”侍衛隊長繼續道。
“百姓生活好了,怎麽還不利於江山穩固了?”馬皇後詫異。
“這個末將就不知道了,聖人之言,不是末將這等凡夫俗子能理解的。”侍衛隊長道,“皇上讓三聖前往陸家村,和秦先生當面論道對決。”
“結果三位完敗,秦先生說儒家學說和程朱理學是華夏民族惑亂之根源。”
“於是皇上打算利劍出鞘!以雷霆萬鈞之勢,清除儒家這個千年毒瘤。”
“於是便發生了今天的事情……”
“儒家怎麽就成了千年毒瘤了?”馬皇後不解的問道。
“皇上說,只要告訴皇後壹件事情,皇後就明白了。”侍衛隊長道,“三聖說,陸家村受秦宇蠱惑,不尊教化,應當全部斬盡!”
“這句話真是三聖說的?”馬皇後聞言顫抖起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陸家村的情況她是親眼見過的,那裏的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然而他們卻不纏足,留短發,穿長袖,還提倡青年自由戀愛,這壹點的確不符合儒家禮儀。
馬皇後瞬間明白了原因,這件事情的根源。
實際上是文藝復興,和儒家思想的沖突。
“並且此事的後續發展,已經超出了皇上的預料……皇上如今是坐鎮奉天殿,根本無暇管其他事情,還望皇後不要打擾陛下。”侍衛隊長道。
“原來是秦先生的意思……”馬皇後道,
“既然是秦先生的意思,那麽……只是……只是……”
“皇後,現在外面的應天府,已經大亂了。”侍衛隊長道,“各大書院憤怒的士子紛紛走上街頭,不斷沖擊府衙,到處請願。”
“他們焚燒官員府邸,就連皇宮門口都有人。數位大員的府邸被燒,百姓店鋪被搶。”
“皇上此刻在奉天殿裏指揮全局,猶如指揮壹場大戰役。皇上說,此戰,比鄱陽湖水戰還要兇險,關系著大明江山和華夏民族未來的氣運。”
“好,我不去!”馬皇後也意識到這次的事情太大了,自己壹介女流,雖然以前幫皇帝處理了不少政務,但在這種大事上的見識,肯定不如皇帝和秦宇,還是不要摻和的好。
突然心中壹動,道:“我要出去壹趟,去陸家村親眼見壹見秦先生,向他請教此事的後續,如何妥善處理,才能把殺戮降到最低!”
“稟皇後,皇上讓皇後現在哪裏也不能去。”侍衛隊長道,“外面到處都是憤怒的士子,兵荒馬亂的,太危險了。”
“不行,我必須要出去!”然而馬皇後卻很固執,“士子們鬧事,皇上到現在還沒有派兵阻止,還把應天府府尹軟禁在皇宮,不讓他派差役去維序,足以證明皇上掃除儒家之決心。”
“皇上穩的越久,殺的就越厲害!”
“我得去向先生請教壹下,如何才能讓皇上少殺壹點。”
馬皇後對朱元璋的性格是了如指掌,知道他壹旦大開殺戒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
她必須要去向秦宇請教對策,否則皇帝壹旦殺起人來,收不住刀。
比如說壹個空印案,就殺了幾千人。
雖然那些人都有取死之道,但皇帝不是殺壹兩個就了事,而是務必將害群之馬全部趕盡殺絕。
壹些人雖然犯了錯,但還罪不至死,結果都死了。
因此她此去,關系到很多人的性命。
“娘娘,末將……”侍衛隊長為難不已。
“妳放心吧,皇上如果追問起來,我壹力承擔。”馬皇後道。
“遵命。”侍衛隊長道,“那就由末將,親自帶人,護送娘娘過去。”
……
奉天殿裏。
除了朱元璋之外,旁邊還有壹人,是中書省丞相楊憲。
其余的文武百官,都被關在大殿之外。此時外面的文武百官,已經達到了數百人。人群都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但他們就是見不到皇帝。
這些重要大臣,他們都想和皇帝商議該如何處理這件大事,如何善後。他們有滿肚子的話想和皇帝說,但皇帝就是不見他們。
其中最焦急的,是應天府的府尹大人。
應天府的治安由他全權負責,但現在以他的能力,根本控制不住應天府的局面。他無比擔心,皇帝過後會第壹個拿他開刀。
朱元璋此刻心中很清楚,這些大臣,絕對是百分之百不贊成他清掃儒家的。壹旦和他們見面,迎接他的就是百官的反對之聲,甚至還有人死諫。
與其和這些人浪費唇舌,還不如把他們關在外面,讓他們沒機會說話。
天下人和群臣都不贊成甚至反對朱元璋的做法,但有壹個人絕對是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楊憲。
楊憲這個人雖然也是儒生,但他對皇帝的決策,是義無反顧的支持。剛壹聽說是皇帝要懲治三聖,他立刻就叛變了儒家,站在了皇帝這邊。
此人,對權位極其熱衷。
更是個能臣幹吏。
治理揚州的時候為了政績,對百姓狠,逼迫百姓日以繼夜的耕作荒地恢復生產,修橋補路,不知累死了多少人。對自己也狠,每天吃粗茶淡飯親自下地耕種,將自己都累趴下。
對貪官更狠,曾將人剝皮實草。
雖然虐民,但其治理方法,見效極快。
讓原本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揚州,人口急增,並迅速恢復生產。
是狠政的代表人物。
因此他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壹路升至中書省丞相。
“皇上,如今外面已經形成了燎原之勢,武將們怒火如炙,皇上可以派兵剿殺了。”楊憲道,“這群無知的士子,怎知皇上的雄才大略?”
“自古以來,要成就大事,流血在所難免。”
“壹將功成萬骨枯。”
“將這群士子斬盡之後,天地會更加清明。”
“不忙!”然而朱元璋依舊道,“讓他們的暴風雨,來的再猛烈點。”
“通過此事,馬上就能將人群分個三六九等來。”朱元璋道,“文藝復興已經興起了壹段時間,那些聰明的人,已經覺悟了的人,不會參與到他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