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魏忠賢到底該不該殺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
2023-9-17 08:28
“如果朝廷不是足夠富有,邁不過小冰河期這個坎。”秦宇道,“就連貞觀之治,文景之治等壹些盛世,都沒有那樣的國力,更不用說是明朝末年了。”
“請問先生,這個小冰河期壹般持續多少年?”朱元璋問道。
“三十到四十年左右。”秦宇道。
三十到四十年?
人群聞言咋舌,難怪崇禎在位十七年,年年都是天災。
持續三四十年的小冰河期,太可怕了。
的確如秦先生所說,持續三四十年的天災,真不是壹般的朝廷能夠扛得住的。估計就連以前的貞觀之治,文景之治都做不到。
也不知道咱現在開始勵精圖治,大明將來能不能扛得住?朱元璋心中暗想,咱現在已經在開始按照先生的指點,實行攤丁入畝了。
“西南富庶起來,國庫的稅收多,糧庫儲存已有富余。”
“再加上提高商人地位,開辟海外貿易,從海外掠奪金銀,開疆擴土……”
“大明已經提前進入盛世。”
“但想要抵抗三四十年的小冰河期,現在的國力恐怕還遠遠不夠。”
“看來,咱還得加大力度,從海外掠奪金銀了,大明現在的金銀儲備太少了。應付即將出現的三四十年小冰河期,現在國庫的那點儲備完全是杯水車薪。”
“糧食就不用掠奪了,任何糧食都存不了幾百年,金銀卻可以。”
“秦先生這是在隱晦的指點咱,讓咱好提前做好準備啊!”
“而且還指點了咱方法,就是攤丁入畝,公田制,開辟海外貿易,掠奪海外金銀,等等壹系列舉措。”
“先生果然就是上天派下來,拯救我大明的。”
“至於那外患建州女真,回去之後,咱就先把他們滅了再說。”
……
“總而言之,瘟疫,天災,農民起義,女真虎視眈眈,這些都讓崇禎難以有作為。”這時候,講臺上的秦宇,繼續講述起來。
“崇禎雖然已經很努力的在挽回局面了,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朝廷沒錢沒糧,讓當時的情況無法逆轉。”
“當然了,大明的亡國,不僅僅是老天爺和他父兄祖輩的過錯。”
“他崇禎作為壹國之君,還是有責任的。”
“老師之前已經說了,這人只適合當壹個享樂的王爺,不適合當皇帝。既沒有接受帝王術的教導,也沒有老祖宗朱元璋實踐出真知。”
“雖然他勵精圖治,不邇聲色,卻沒幹出什麽漂亮事。”
“小學水平去做高等數學題,頭皮都撓破了,卷子都寫滿了,答案都寫到卷子背面了,結果全是錯的。”
“1627年,只有十七歲的少年天子朱由檢初登大寶。壹上臺他就把大哥的求情拋到腦後,殺了魏忠賢,剿滅閹黨。肅清朝綱,真是意氣風發。”
“魏忠賢是什麽人呢?少年時因吃不起飯,不得已對自己揮刀,入宮當了太監。因壹直伺候的主子當了皇上,身份便水漲船高。”
“後來隨著木匠皇帝偏愛木工怠慢朝政,秉筆太監魏忠賢便專斷國政。大權獨攬,位極人臣,江湖人稱九千歲。後來朝堂上還形成了只知道有九千歲,不知有皇上的局面。”
“崇禎皇帝這壹操作,頗有點康熙十六歲擒殺鰲拜的味道。”
“這樣的權臣殺的好!”朱元璋聞言,脫口而出。
“崇禎皇帝,壹上來就做了件漂亮事!”朱標等皇子說道,語氣中不無贊許。
“只有十七歲就能做出這樣的大事,把朝政大權從權臣的手中收了回來,也算是有作為了。”馬皇後道,“可是先生為什麽說,他沒幹出什麽漂亮事呢?”
“他殺魏忠賢這件事就不漂亮,甚至是個錯誤。”然而秦宇卻搖了搖頭道。
“為何?”人群震驚。
“崇禎皇帝在吊死的時候,只有壹個太監對其不離不棄,那太監就是視崇禎如己出的王承恩。王承恩當時抱著崇禎的屍體哭道:若忠賢在,世事必不至此。”
“卻是為何?”人群問道。
“魏忠賢雖然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但卻是極其有能力的。”秦宇道。
“他出生貧賤身後沒有世家宗族的支持,卻能憑借自己的手段,將當時的封建貴族壓制下來。雖然不至於拯救明朝與危難之中,但至少能延續大明的國祚。”
“魏忠賢壹死,閹黨和東林黨之間的平衡立刻被打破。”
“而崇禎當時年少稚嫩,加之能力不足,根本就應付不了接下來爆發的不利局面。東林黨比閹黨更誤國更可惡,讓他難以收拾。”
“不錯,崇禎這件事情做錯了。”朱元璋聞言立刻回過神來,道,“崇禎,沒有學會帝王的平衡術。有時候皇帝明知道某人是奸臣,卻依然留著不殺,就是為了平衡。”
其實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秦宇之前已經無意中說出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明知道胡惟庸將來會謀反,但就是留著沒有殺他。
“嗯,嗯。”秦宇點頭道,“事實就是如此。”
“妳們以為康熙不知道江南曹家貪腐?妳們以為,乾隆就不知道和珅是大奸臣?哦,差點忘了,妳們不知道清朝的歷史。老師以後就少拿清朝的歷史舉例了。”
“怎麽說呢,歷朝歷代高明的皇帝,恐怕都會留幾個奸臣在身邊,牽制其他勢力吧。水至清則無魚,朝廷那麽復雜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全都是忠臣良將。”
“魏忠賢被殺之後,再也沒有壓制得住東林黨的力量。導致東林黨壹家獨大,文人誤國。腐敗之風更勝從前。東林黨就是頂著讀書人帽子的江南士大夫階層,也就是封建貴族。”
“不錯,不錯,剛才是我們草率了。”幾位皇子說道,“崇禎皇帝,的確不該殺魏忠賢。”
“總之,魏忠賢和東林黨兩邊都不是好人,兩邊都是朝廷的毒瘤。”秦宇道,“兩邊都活著,便形成了壹種微妙的平衡,讓朝廷能夠暫時穩得住。”
“相比之下,東林黨對朝廷的危害更大,也更不好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