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68章 不好啦,萬歲爺來了!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6

  “督主爺爺,福王殿下已經和英國公,兩位駱衛帥,還有劉副督主壹塊兒入了南海子大營了。”
  壹個小太監悄沒聲的出現,通報了壹件要緊事兒,又悄沒聲兒的下去。
  被稱為督主爺爺的徐應元捏著本賬冊,似看非看,似乎走了神。坐在他對面的人笑道:“爹,今年的鹽利比往年薄了壹些,北京城內也不景氣,不過給您老人家的孝敬,可比去年多了三成……”
  正在向徐應元報賬的,是個美貌少婦。眉彎唇淡,膚色瑩白如脂。眼眸細細長長的,說話之間還眼波流動,流出的卻是少有的英姿颯爽。
  這少婦正是白家天字號的當家人,徐應元新認的幹女兒徐若蘭,她今年不過二十五六歲的大好年華,卻因為丈夫早逝和禮法的約束,早早的成了個寡婦。
  而這徐寡婦不僅克夫,還克父、克母、克幹娘、克幹娘的對食……自己的親爹親媽也早就不在了,而且幹娘客氏和幹娘的對食魏忠賢去年也沒了。現在只剩下壹個幹爹徐應元可以罩著她了!
  只剩下這麽壹條粗腿,徐寡婦當然得努力巴結了!
  認爹只是叫著好聽,真正實惠的還是“孝敬”,去歲為了保住自家不被魏忠賢牽連,徐寡婦就給徐應元送了二十萬兩。而今年又加三成,就是二十六萬兩了。
  當然了,這二十六萬兩也不是徐寡婦管著的天字號拿出來的……徐家的山西老號和揚州總號出的才是大頭。
  畢竟鹽業才是白家的主業!
  只是這主業,最近遇到了壹點麻煩!
  遇到麻煩,當然得想辦法解決。而解決的辦法,當然就是花錢去鏟事兒了。
  所以白家去年賺得少了,給徐太監的賄賂卻多了。
  可是徐應元卻是沈沈的壹嘆,露出了難色。
  “爹,”徐寡婦看著徐太監,“眼下的進項能維持嗎?”
  “這個……”徐太監搖搖頭,“閨女,當家的萬歲爺……這路數,我也看不清啊!”
  正說話的時候,外頭突然傳進壹陣嘈雜,隱約還壹陣陣吸溜溜的馬匹嘶鳴之聲。
  這是怎麽回事?
  徐太監壹楞,擡頭看著徐寡婦,剛想發問,方才向他通報的消息的那個小太監就急急忙忙撲了進來。
  “督主,督主,不好了……不知哪裏來了壹群軍漢,說要捉拿……捉拿徐寡婦……”
  徐寡婦聞言就是壹楞:“抓我?為什麽呀?”
  徐應元也有點惱,猛的站了起來,對自己的幹閨女說:“閨女,妳別著急,咱家去看看,到底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
  說完這話,東廠督主大搖大擺的就跟著那個小太監出去了,徐寡婦不放心,也立馬跟著壹起出去了。壹群人才到二門,就看見壹群披著金甲的壯漢正持著圓盾和馬刀往裏闖。兩下壹對圓,徐應元就嚷嚷起來了:“咱家是司禮監秉筆兼提督東廠辦事太監徐應元!妳們是何人?膽敢擅闖民宅?這裏可是天子腳下!”
  “徐公公,”壹個大額頭大胡子高顴骨的漢子搭話了,“額是奉旨來捉拿客氏的幹閨女徐寡婦的……督公也在這裏,難道也是領了捉拿徐寡婦的旨意?”
  “什麽?妳說什麽?”徐應元嚇了壹跳,“妳們到底是什麽人?”
  “額們是帳前親軍!”
  “帳前軍……入北京城了?什麽時候的事兒?”
  “就在半個時辰之前!”回答的是朱由檢,金盔金甲,在幾個同樣披金甲的大漢簇擁下,出現在了徐應元跟前。
  “萬,萬歲爺……”徐應元腿腳壹軟,就給小皇帝跪了。
  這時朱由檢已經瞧見徐寡婦了,發現她姿色不賴,已經露出了滿意的笑顏,問道:“那女子是徐寡婦嗎?是不是知道朕要來搶,所以主動出迎了?”
  ……
  “首輔,這是三邊總督衙門的奏本……上面註了火急,看來陜西的民變越鬧越大了……”
  “首輔,這是總督貴州、四川、雲南、湖廣、廣西軍務衙門的奏本,也註了火急,看來張元平還是平不了奢、安二賊啊!”
  “首輔,這是遼東經略使司的奏報,奴賊正在鳳凰城、鎮江堡壹帶集結重兵,似乎有入寇朝鮮和東江的跡象……”
  “首輔,這是今年北直隸、山西、陜西三地遭遇旱災和兵火的奏章,不少州縣都報了歉收!特別是陜北州縣,幾乎全都顆粒無收啊!”
  “首輔,這是南直隸上報的黃河水退後徐州城的情形,徐州城被淹三年,州城幾乎全毀,水退後泥沙淤積嚴重,最厚處達三四丈之多,全城幾乎都被泥沙掩埋,慘不忍睹啊!”
  臨近年關的時候,還勉強坐在內閣首輔位子上的黃立極,聽著底下大臣們的報告,眉頭越皺越緊,心情也越來越郁悶。
  好消息是壹條都沒有啊!
  首先是陜西民變鎮壓不下去!
  唉,西北幹旱都好幾年了,去年不僅沒有緩解,而且更加嚴重,陜北許多州縣都旱的顆粒無收,到了“草木盡、人相食”的地步!而大明朝廷自崇禎元年六月開始,就忙著應付和北元、後金的戰爭,根本無力組織賑濟,而且也抽調不出強兵去陜西鎮壓。
  結果自天啟七年開始的王二起義非但沒有鎮壓下去,而且越鬧越紅火了。府谷、安塞(高迎祥就在這裏)、延川(張獻忠的老大王自用在這壹塊)、宜川等地都爆發了農民起義。
  而固原、寧夏、甘肅、榆林、臨洮三邊重鎮的主力又要用於防備插漢部和土默特殘部寇邊,所以抽不出太多的軍隊去鎮壓民變。
  而且因為陜西的旱災和民變,固原、寧夏、甘肅、榆林、臨洮等鎮的民運糧全都斷了,這就等於三邊五鎮欠餉不發了——明朝的邊軍軍餉並不都是由白銀構成的,也不全是由戶部發放的,而是由屯糧(軍屯籽粒糧)、民運糧(也可是折色,也可是部分折色)、鹽引、鹽價銀、京運銀等部分組成。其中由朝廷財政控制的,不過是鹽引、鹽價銀、京運銀等部分。而屯糧、民運糧這兩部分都是由地方籌集的,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比如三邊五鎮的屯糧是當地軍屯提供的,而民運糧則主要是由陜西省提供的……西北大旱搞得顆粒無收,屯糧和民運糧當然沒地方去收了!
  因此三邊五鎮的軍餉就只剩下了鹽引、鹽價銀、京運銀(因為鹽務改革,鹽引、鹽價銀這兩部分都並入了京運銀,從遼餉當中開支),根本不可能足額發放,如果過手的各級官員再如往常壹樣貪汙壹點,發到兵士手中的銀子就所剩無幾了。
  在這種情況下,三邊五鎮的官軍自己不造反就燒高香了,還能指望他們剿匪?
  所以這陜西的民變,也就理所當然越鬧越大了……哪怕是朱由檢現在變成了“勇賽呂布、奸似仲達、狠如曹賊”的明君,壹時也拿陜西民變沒招兒。
  就只能讓他們先鬧著了……
  就在黃首輔為陜西的事兒頭疼不已的時候,外頭忽然闖進來壹個吏部的主事,看見黃立極就大喊:“首輔,不好了,萬歲爺來了!”
  黃立極壹聽這話,就有點著急:“說什麽呢?萬歲爺來了還能不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