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歷史軍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夜,距離史書上的大明亡國之時還有四天半! 留都南京,大明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26章 吳三桂的根

搶救大明朝 by 大羅羅

2020-11-10 21:04

  太陽從山海關上空劃過,漸漸向關內遼闊的大地斜斜行去,將這壹片秀麗壯美的山河平原,還有沿著山脊修建的長城,都籠罩在無限美好的夕陽之下。
  在天下第壹雄關的城樓上,壹文壹武,壹老壹壯,兩個大明的官員正手扶著垛口,望著山海關內壹大片正在搭建中的窩棚,都忍不住壹聲嘆息。
  少壯的武官是個長得相當魁梧精壯的漢子,國字臉盤,濃眉大眼,鼻直口闊,胡須連鬢,威風凜凜。此人正是如假包換的真吳三桂,朱慈烺的二舅哥,手握四萬雄兵,壹念之間就足以改變天下形勢的大明遼東總兵官平西伯吳三桂!
  “如此雄關……本是漢家天下的屏藩,若是讓東虜由此入口,將來會否變成引狼入室,從而鑄成大錯?”
  吳三桂發問的對象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穿蟒袍,黑面長髯,濃眉緊鎖,似乎在苦苦思索。
  這人名叫王永吉,字修之,如今官拜薊遼總督,算是吳三桂的頂頭上司。不過他這位總督大人所管轄的地盤差不多都丟完了,只剩下永平壹府,而且還岌岌可危。
  現在山海關內有李自成的“百萬大軍”,關外則是東虜八旗在虎視眈眈,真是有點腹背受敵,走投無路的意思。
  “長伯,”王永吉喚著吳三桂的字號,擡手指著那些正在搭建窩棚的百姓,“如今哪兒還顧得了將來之事?妳我便不是為了報答朝廷大恩,也得為此地三十萬生靈思之吧?他們都是隨著妳我拋別家土,壹起入關的。妳我總得為他們謀壹個出路吧?”
  搭建窩棚的人都是從關外的寧遠遷入的百姓。根據崇禎皇帝在三月六日下達的聖旨,放棄寧遠重鎮的同時,還必須將百姓同時撤入關內。隨行者多達三十萬人,大多是關寧軍將領軍士的家眷。其中壹部分將領的家屬還有些余財,衣食總算無憂,還可以住進山海關附近臨榆縣城。而壹般的軍士家眷乃至普通百姓,可就缺衣少食,加上長途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本以為入關後可以很快轉移到南直隸各地,得到妥善安置。可沒想到吳三桂的前鋒才到玉田,就得到了北京陷落,崇禎皇帝和太子生死未蔔的噩耗,而且李自成的大軍也趁機壓了上來。不得已之下,吳三桂只好收兵退回山海關。而跟隨他入關的三十萬百姓,也就只能在山海關下暫時棲身了。
  這下可真是人人愁眉不展,個個怨恨不已了。而比愁、怨情緒更加糟糕的,則是看不到前途和生路的絕望心情!
  這裏的三十萬人,包括跟隨吳三桂、高第(山海關總兵)的五萬官兵,現在都可以說是斷絕了生路!
  之前他們當中的兵將有朝廷的糧餉可吃,百姓或是種地,或是開店,或是由從軍的家人供養,大致上也是衣食無憂的。如果不是滿洲人的兵馬時不時要入寇劫掠,他們這些人都可以算是生活在亂世之中的壹片桃源樂土上面了。
  可是現在,他們不僅失去了家園和田地,而且也不可能再得到朝廷的供養……這三十萬人的吃穿怎麽解決?從寧遠帶來的糧草和山海關上的儲備算不上多豐厚。如果不能在幾個月內尋到壹條活路,那麽聚集在山海關內的這三十萬人,就都得變成餓殍!
  王永吉拍了拍城墻的垛口,嘆了口氣:“長伯,除了借東虜之兵打回京師去,老夫真是想不別的生路了。南下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聖上和太子能不能突圍到天津。
  即便是能到天津,也是要匆匆而走,浮海南下的。
  即便可以在天津停留壹段時間,也不可能收容山海關這裏的三十萬百姓啊!沈廷揚手中不過壹百多艘海舟,即便能走幾個來回,從大沽口拉走個五六萬人就到頭了。剩下的人怎麽辦?餓死還是讓流賊殺死?
  至於投降流賊也活不了此間的三十多萬人……流賊不會給咱們能養三十多萬人的地盤的,也不會給咱們足夠的糧餉。無地、無餉、無糧,不出數月,山海關下就皆是餓殍了!”
  如果朱慈烺這會兒到了山海關,聽到王永吉的分析,估計也無話可說了。因為朱慈烺也沒打算把山海關內的三十萬多人都拉走……這是不可能的!沈廷揚能從大沽口運走五萬人,就已經是天大的本事了。運幾十萬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吳三桂也不願意拋棄山海關這裏的三十多萬人……倒不是他有多愛民,而是這三十多萬人是吳三桂的根。
  擁有自己的“根”就是吳三桂最厲害的地方!和此時絕大部分的明軍不壹樣,吳三桂的軍隊其實是授田的——遼西這塊已經沒有勛貴和士大夫插手的空間了,所以都在遼軍控制之下。而且從孫承宗、袁崇煥經營寧遠時開始,就推行遼人守遼東的政策。實際上就是將關寧軍變成了壹個以遼西土地為基礎的兵農合壹的軍事集團。
  也就是說,關寧軍壹邊吃著朝廷餉,壹邊耕著遼西的地,不僅在經濟上極有保障,而且還將自己的根牢牢紮進的遼西的土地——每壹個關寧軍士兵背後都是壹個家庭!
  有家有業,就意味著他們的命運被關寧軍的首領,也就是吳三桂本人牢牢掌握了。同時也意味著關寧軍擁有額外的動員和補充能力,畢竟壹個家庭往往不止壹個可以從軍的壯丁。
  所以四萬關寧軍不僅僅是四萬人,而是四萬戶和幾百萬畝土地!現在他們離開了寧遠的土地,暫時變成了“盆栽”,處於壹種相當無力和仿徨的狀態當中。
  尋找壹塊新的土壤,將根重新紮進土壤,就成了關寧軍上下壹致追求的目標!
  誰能夠滿足他們,誰就是關寧軍效忠的對象!
  順便說壹下,吳三桂的軍事經營能力其實是非常強大的!在歷史上,吳三桂專制雲貴十余年,就把關寧集團經營到了可以和大清王朝對抗的地步!
  那還是經營雲貴!雲貴什麽地盤啊?根據萬歷年間張居正主持的全國清田結果,雲南的在冊田土總數不179.9萬余畝,貴州只有51.6萬余畝。兩省相加不過230多萬畝,稅糧總額不到20萬石。以這樣的地盤,都差點把大清朝給掀翻了,如果給個三千萬畝土地的大省讓他去經營,後果不堪設想……
  而要他放棄自己的根基,只帶少數家丁南下,去投靠不知道在哪兒的朱慈烺,實在有點為人所難了。
  另外,邱致中和祖澤溥還給吳三桂送來了定王朱慈炯……如果崇禎和朱慈烺已經不在人世了,朱慈炯就是大明皇位必然的繼承人!
  王永吉接著分析道:“此間的數十萬人要有生路,也只能借東虜之師,奉定王為天下兵馬副元帥西征了。只要打敗了流賊,咱們總能找到壹塊地盤可以安置這數十萬人的。哪怕割讓燕雲十六州,再許以歲幣,也能有北宋的局面啊!
  若皇上、太子尚在。咱們擊破流賊,收復山西、河南、北直隸大片河山,總也是有功勞的。而且有數萬大軍在手,朝廷也不得不仰仗總戎啊!”
  吳三桂輕輕點頭,這番分析壹點沒錯,就是這麽回事啊!
  方今亂世,有兵就是草頭王。他吳三桂現在有四萬大軍,還有定王朱慈炯這面大旗,如何不能成就壹番大業?
  “也好!”吳三桂終於下了決心,道,“本爵這就派祖澤溥走壹趟盛京,去聯絡東虜攝政王多爾袞,向他借兵剿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