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莊不周

歷史軍事

初平二年,秋,廬江舒城。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壹動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59章 針鋒相對

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

2019-5-17 15:01

 趙溫氣得暴跳如雷,厲聲大喝。閃舞小說網“豈有此理,來人……”
  徐庶已經走遠了,壹邊走壹邊和排隊等候的難民們打招呼。難民們神情各異,有的沖著徐庶點頭哈腰,有的怯怯地看著遠處的趙溫,有人的則對趙溫的反應憤怒不已,有人則暗中竊喜。南陽來對了,如果留在關中,什麽時候能等到糧食真是說不準的事。就算南陽的糧食運到關中,分到他們手裏的恐怕也寥寥無幾,大部分都被這些當官的先分了。
  徐庶走了,趙溫發怒沒了對象,站在路邊有些懵,心裏把徐庶罵了無數遍,最後幹脆罵到了孫策頭上。上行下效,如果不是孫策目無朝廷,徐庶壹個小小的武關都尉怎麽敢如此放肆。
  形勢比人強,趙溫再生氣也無法左右徐庶。反復權衡之下,他派人趕回關中報信,自己則繼續前往南陽。主政南陽的畢竟是張纮、周瑜,徐庶只是奉命行事。只要能說服張纮、周瑜,這件事還有希望。時間緊迫,他必須雙管齊下,盡可能爭取時間。
  徐庶倒也通情達理,沒有阻止趙溫進關,但也沒給什麽好臉色,連例行的接待都免了,趙溫連難民的待遇都沒享受到,只能灰溜溜的越關而過。閃舞小說網
  過了武關,沿著武關道壹路向前,趙溫越走越心慌。和武關外壹樣,路上的難民絡繹不絕,都是衣衫襤褸,拖家帶口,但區別也很分明,他們臉上看不到那種驚惶和絕望,神情要平和得多。路上的車也多了起來,不少老弱都可以坐著車趕路。
  趙溫註意到,這些車雖然以牛車為主,沒什麽華麗的裝飾,但寬大結實,哪怕車上裝得滿滿的,拉車的黃牛依然健步而行,不怎麽吃力。他趁著休息的時候打聽了壹下,這才知道這些牛車都是運糧食到沿途郵驛鄉亭的。大量難民湧入關中,沿途驛站每天僅是要煮粥賑災就花費不菲,附近的鄉裏供應不及,只能從南陽腹地轉運。為此甚至影響了沿途官員的飲食供應,只能粗茶淡飯,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標準。
  盡管粥很稀,盡管壹天只能領壹次,盡管等壹碗粥要排很長時間的隊,但有壹個好處非常實際,難民們幾乎不用花錢。即使妳身無分文,只能有耐心,也能領壹碗粥,然後搭乘返程的牛車,繼續向前,直到他們進入南陽腹地。
  趙溫心情很復雜。他既對南陽的賑災措施得力感到欣慰,又為糧食的緊缺不安。南陽的糧食已經如此緊張,他們是不是根本就不願意賑災關中?難民不斷從關中湧出,湧入南陽,這是釜底抽薪啊。對孫策來說,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難民湧入南陽,當然是能拖壹天就拖壹天。
  趙溫不敢耽擱,晝夜兼程,只用了兩天時間就趕到了析縣。在這裏,他遇到了張纮。
  因為宛城離武關太遠,來來回回傳遞消息太慢,又虛耗人力,張纮幹脆趕到析縣,就地辦公。趙溫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和閻象商量事情。秋收在即,閻象身為南陽太守,要保證秋收的順利進行,這關系到南陽局勢的穩定。張纮要求閻象做好統籌,將已經入關的難民組織起來,幫助秋收,以工代賑,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每日的口糧,並安排這些難民壹路向南,取道順陽、酂縣去襄陽,進入南郡。南陽已經人滿為患,沒什麽空余的土地,養活不了太多的人。
  得知朝廷使者來了,張纮又匆匆吩咐了幾句,起身出迎。
  趙溫和張纮是舊相識。當年張纮揚名洛陽的時候,趙溫也在洛陽為官,兩人有過交往。雖然算不上摯交,卻也誌同道合。後來張纮返鄉,趙溫也轉京兆郡丞,就再也沒見過面。二十年後重途,自是格外親熱。
  “子綱,當年便覺得妳非等閑,如今才知道還是小看了妳。”趙溫半開玩笑半當真。“現在連朝廷的安危都系於妳壹念之間了。”
  張纮心知肚明,不動聲色的反擊。“子柔兄,妳言重了。天子雖然年幼,可是有子柔這樣的良臣相輔,雄飛有時,豈會受制於人。恰恰相反,天下系於子柔等人壹念之間,望恩澤如關中之盼甘霖。”
  “子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妳追隨孫將軍,以唇為刀,以舌為矛,氣勢雄渾,令人難當啊。”
  張纮哈哈壹笑。“子柔兄,孫將軍是朱雀,不是黃鳥。”
  趙溫尷尬不已,顧左右而言他。“子綱準備在這裏接詔嗎?”
  “詔書是給我的?”
  “是給孫將軍的,但妳受孫將軍之托,主南陽軍政,詔書給妳也是壹樣的。”
  張纮壹邊將趙溫往裏面讓,壹邊打量著趙溫。趙溫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孫策信任他,將南陽軍政托付給他處理,這是他們之間的事。如果朝廷也這麽想,甚至這麽宣揚,那就有離間的意思了。他受孫策信任,但謗隨譽生,等著機會在孫策面前詆毀他的人有的是,他自己如果不警惕,隨時會中暗箭。
  來到堂上,張纮阻止了準備宣詔的趙溫,正色問道:“子柔兄,詔書究竟是給誰的?”
  “有何區別?”
  “當然有區別。”張纮壹字壹句地說道:“如果是給孫將軍的,我可以代接,這是他賦予我的權力。如果是給我的,那有的詔書可以接,有的詔書不能接。”
  趙溫眼神閃了兩下,握著手中的詔書,沈吟著:“哦?那什麽樣的詔書可以接,什麽樣的詔書不能接?”
  張纮的神情越發嚴肅。“與我個人有關的詔書可以接,與長史身份有關的不能接。”
  趙溫哈哈壹笑,臉上卻看不到壹絲笑容,反倒多了幾分譏諷。“子綱,十余年不見,妳現在也學會明哲保身啊。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妳的眼中難道只有長史這區區千石之職,為此不敢有絲毫逾矩?”
  張纮深吸了壹口氣。“子柔兄,妳不覺得如今逾矩的人太多,逾得太隨意了嗎?天子尚在,區區壹個冀州牧就敢以詔書行事,這難道就是子柔兄認為的以天下為己任?”
  趙溫頓時語塞。他看著張纮,幹笑了兩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