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
大流寇 by 傲骨鐵心
2022-4-15 22:02
侄死叔再死,叔死侄再死,侄死叔死,於這崇禎十六年的臘月寒冬,沒有溫情,沒有暖意,不是誓言,只是亡命徒的心聲。
運河畔敲響銅鑼那刻,陸四叔侄就已經踏上死亡之路。
現在所做的壹切,只不過是在這條死亡之路苦苦求活而矣,沒有人知道誰能最終踏過這條死亡之路。
陸四更沒有時間再手把手的教廣遠,他必須讓廣遠自己成長。
寶應是磨刀石,也是試金石。
雖然尚不清楚現在有多少明軍正向淮安撲來,但用不了多久,肯定會有明軍出現在寶應城下。
守住寶應,給揚州的老叔爭取時間,是廣遠這個侄子應盡的本份。
不是陰謀,不是犧牲,不是放棄,而是決心。
崇禎十六年的臘月也真是冷得出奇,還有十幾天就春節了,淮揚大地卻看不到半點氣溫回升的預兆,反而越發寒冷。
冷到南進的淮軍將士們哪怕都有壹身棉襖穿,但若是長時間停留在戶外不動,腳丫子便如被挑了筋似的沒有任何知覺,手指頭也壹點也合不上。
即便陸四為了防止凍傷在淮安和寶應搜集了大量豬油,也無法阻止過半將士手腳生凍瘡。
站在運河邊望著眼前已經凍得很厚的運河,陸四更是眉頭深皺,為了取暖,他不時將雙手塞進自己脖子,用身體的溫暖化開好像凍僵的手。不然,他那雙暴露在寒冷空氣中的雙手就跟不屬於他似的。
“冰結得實在太厚,宋慶說上次漕院專門安排船只人手破冰還是正德年間,距今上百年了。”
負責漕隊的謝金生看著結凍的運河也是苦惱,誰知道老天爺昨天夜裏陡降溫,壹下把本來只結了薄冰的運河凍得如此結實,使得缺少破冰船只的漕船都被冰封在寶應和高郵交界的界首鎮壹帶。
離此不遠有名的高郵湖、射陽湖也是被冰全封。
“陸將軍,這次冰災來得突然,前所未有,真是百年壹遇,卑職實在是沒有辦法……”
被俘並被強迫為淮軍組織漕隊的原提舉清江司主事宋慶心頭實在害怕,他擔心淮軍年輕的首領會將漕船無法南下的怒火發到他身上。
天地良心,他宋慶真的是盡力了,發現運河冰凍嚴重後,他第壹時間就通知了監管他的謝營官,組織漕工開始破冰。
冰層太厚,漕船太多,又哪裏能快得了。常常前頭剛破開,後頭的船跟上來後又結上了凍。
除了運河外,附近的大小支系河流也全部凍得嚴實,壹些地方甚至直接可以車馬過河。
“不是百年壹遇,是千年壹遇。”
陸四將塞在脖子裏的雙手拿出,重新戴上手套,隨手撿了壹塊磚頭狠狠朝河面砸去,磚塊發出悶聲,冰面除了壹點好像夏天冰淇淋的細小碎冰,絲毫沒有任何裂縫。
陸四又直接走到冰面上狠狠跺了幾腳,甚至大跳了幾下,冰面多了幾條不規則的裂紋,但依舊沒有破裂開。
回到岸上的陸四有些失神,呆呆的站在壹棵仍有綠色的柳樹下。
陸爺這是怎麽了?
孫武進瞧著奇怪,可不敢上前問。
陸四很煩,運河的冰面讓他想到了壹件事,那就是當年金軍攻打寧遠時,明朝用於囤積軍糧的覺華島附近海面壹夜結冰,使得沒有舟船的清軍踏冰破島,數千軍民伏屍覺華島。
如果明年、後年比今年更冷,那是不是說到時候水道縱橫對於南下清軍而言,根本構不成威脅,甚至起不到遲滯的效果?
答案,是未知的。
陸四有心組建淮軍的水軍,以利用淮揚之地密集河道阻擊南下清軍,就跟當年的韓世忠壹樣,但如果清軍選擇嚴冬南下,淮軍的水軍只怕最大的敵人不是清軍,而是冰。
眼前被困阻在運河上的漕隊就是最好的說明。
多鐸是什麽時候南下的?
陸四有些不記得,只記得這位劊子手是兩次南下,第壹次走到半道被大順軍的懷慶之役驚動,回師北方增援。第二次直抵揚州,時間是幾月,他不記得了。
人算不如天算。
陸四搖了搖頭,忽的自嘲壹笑,揚州城還沒拿下,他倒先考慮起後年的事來了。
那種事事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也不是陸四想要的。他振奮起精神,提醒自己只有快,才能將戰爭的主動權從敵人手中奪過來。
至少,要由他陸文宗決定什麽時候打,在哪裏打!
“先裝幾船糧食上車,漕隊這邊繼續破冰!”
留下這句話後,陸四帶著旗牌隊、風字營和那曾在寶應城下上演極其“反動”的壹幕的八百漢子繼續踏上了南征之路。
走時,陸四給謝金生留了壹句話:“有敢跑的,不管什麽原因,壹律處死。”
……
高郵有駐軍,洪武年明朝便設高郵衛於高郵湖西,當年這是直屬南直隸的十二衛之壹,也是明朝開國之初防守江淮的重要衛所,所駐皆精兵強將。
然而現在,高郵衛的士卒都是圍繞高郵湖種地的農夫,以及湖上打魚的漁民,全衛可用之兵不過數百。
就這可憐的數百兵也多是各所千戶、百戶甚至總旗的私兵。說好點是家丁,說難聽點是看門護院的打手。
兩百多年國運的明朝至今,可用之兵已屈指可數。
也正因為自太祖、成祖之後歷代皇帝失去對軍隊的掌控,導致文官體系坐大,軍隊無法壓制地方,才出現如今衛所這壹開國之初所創軍制幾成擺設的荒唐壹幕。
當然,衛所的糜爛也與明太祖希望軍隊自食其力,不給百姓添麻煩有關。這個想法是好的,軍隊自己種地,自己解決吃喝問題,百姓那邊自然不必再承擔軍隊的開支。可時間久了,沒有仗打的話,軍隊就光會種地,不知道怎麽當兵了。
現任高郵衛指揮王洪是欽與世襲之職,其祖上王文端麻城縣人,正統年間沒於土木堡,天順年間朝廷追贈。
在出任高郵衛指揮之前,王洪是湖廣都司清浪衛正千戶,曾參加平播之役,雖只是在後期前往增援,但也算是經過戰陣之人。崇禎九年因功調任高郵衛。
湖廣那邊衛所因為常常需要威攝鎮壓周邊土司,所以雖然也爛,但多少還保持了點戰鬥力,因此王洪到高郵上任之後以為此地更加富庶,衛所想必要比湖廣那邊強悍些。
哪知道,整個高郵衛還不及湖廣那邊壹個千戶所。
接到寶應知縣錢哲的求援後,王洪知事態不小,唯恐河工造反波及揚州,使淮揚大地迅速糜爛,便立即召集高郵衛所屬三千戶所的大小軍官,勒令他們馬上抽調部下士卒隨他前往寶應平亂。
可直到出發前,三個千戶所緊急動員過來的士卒也不過兩千余人,武器亂七八糟,士兵們也因為常年種地缺少訓練的原因,連如何列隊都搞不清,亂哄哄了小半個時辰才算把隊伍給列住。
見此,王洪能說什麽,也沒法指望這些農夫,好在連同他自己的家丁在內,整個高郵衛還能拼湊出五六百家丁出來。
鐵甲湊了十幾具,火銃也湊了兩百多桿,看起來已經是壹支比較強悍的戰鬥力了。
畢竟是河工造反,不是北邊的流賊打過來,王洪對於迅速平亂還是很有信心的,也抱著借此機會立些戰功能搏那位新來的淮揚巡撫青睞,從而能夠多給他高郵衛壹些資源。
那位路部院看不起淮揚本地兵,壹心借重外地兵守河,已經使淮揚本地的“軍方”十分不滿了。
同淮軍壹路亂哄哄往揚州趕差不多,從高郵湖西過來的高郵衛軍隊也是亂哄哄,結果陰差陽錯的雙方竟在距離高郵城只有幾十裏的淩家莊正面遭遇。
“寶應丟了?!”
沒等王洪反應過來,前方那支穿著亂七八糟衣服的賊兵突然就朝他們沖了過來。
與此同時,陸四也是氣的大罵了壹句:“媽個逼的,老子還沒下令呢!”